怎樣減緩孩子的焦慮症狀

6歲的小雨被媽媽帶來看心理醫生,原因是她經常咬指甲。  媽媽說,小雨是個乖孩子,聰明伶俐,惹人喜愛。一年前開始有了一個毛病:喜歡咬指甲,而且頻率越來越高。家裡人用了各種方法想讓她改掉這個“壞毛病”,小雨卻依然如故。等到有一天,媽媽發現她10個手指頭的指甲斑斑駁駁,參差不齊,而且一個大拇指的指甲已經被咬沒了,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咬指甲、抓撓面板或頭,揪頭髮、磨牙;

  愛哭鬧、亂髮脾氣;

  入睡困難,睡不踏實,多噩夢;

  肚子痛、頭痛、噁心、拉肚子、尿頻;

  ……

  別以為這是孩子不聽話、有“壞毛病”的表現,或者是病了。其實,有可能他正被焦慮侵襲!

都是焦慮惹的禍

  談到焦慮,我們往往容易想到成人世界裡由於競爭和壓力而產生的焦慮,殊不知,焦慮也在悄悄侵襲著孩子的世界。父母及家人通常把孩子出現的一些異常行為看成是不聽話的表現,卻很少把孩子的緊張、哭鬧、發脾氣、“壞毛病”與焦慮聯絡起來。

  像小雨的這個“小嗜好”就是典型的焦慮狀態的顯現,還有一些孩子老說肚子痛、胸悶,到各大醫院進行檢查,結果卻完全正常,最後發現這些身體症狀都是緊張焦慮的外在表現。

  和成人一樣,很多時候孩子的焦慮狀態都是潛在的,他自己並不瞭解,因而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但他們會下意識地透過其他的途徑,比如哭鬧、身體不舒服、舉動異常等,來釋放和“報告”在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麼。

誰家的孩子更容易焦慮?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緊張焦慮的成因非常複雜,它可以是基因方面的,也可能是由後天環境引起的。

  先天氣質起一定作用。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體驗,他們的寶貝在4個月大的時候就表現出極度的害羞,見到陌生人就哭泣或害怕。稍長大一些後,他們中的一些依然表現出敏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又很強的性格特點,容易緊張,多慮。有些父母很納悶,自己帶孩子和別人沒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孩子這麼“磨人”?在這裡,先天氣質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父母要求過高。有研究表明,環境因素的作用越來越不容忽視。大多具有焦慮氣質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也容易焦慮,或情緒易急躁。不難想象,遇事經常緊張的父母傳遞給孩子的資訊也是惶惑焦慮的;而情緒不穩、愛責打孩子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在長期被忽略、責打、否定的狀況下,會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和穩定感。

  如今,更為多見的焦慮是父母透過對孩子實行超前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壓力――別的孩子不會的自己的孩子要會,別的孩子會的自己的孩子要更精通。由於有了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高標準,孩子的表現很難讓父母滿意和認可,他們就一遍一遍地要求孩子做得更好,久而久之,孩子會因為自己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自信心受損,內心焦躁不安。假如父母再輔以恐嚇或粗暴的懲罰手段,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時就會顯得更加緊張。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