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棯子 - 中藥材
山棯子,中药名。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RhodOmyrtustomentosa(Ait.)Hassk.的果实。具有养血,止血,涩肠,固精的功效。主治血虚,吐血,鼻衄,便血,痢疾,脱肛,耳鸣,遗精,血崩,带下。
功效作用
功能
養血,止血,澀腸,固精。
主治
主要用於血虛,吐血,鼻衄,便血,痢疾,脫肛,耳鳴,遺精,血崩,帶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5錢(鮮者1-2兩);或浸酒。外用:燒存性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
《南寧市藥物志》:大便秘結者忌服。
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健大腸,亦治蛇傷。
2、《綱目拾遺》:養血,明目。
3、《本草求原》:止痢、赤白帶,生肌止血。
4、《南寧市藥物志》:補血收斂。治腰腎痠痛,水瀉,療婦人血崩,痧麻夾經。果浸酒補血。
5、《廣東中藥》:治夜多小便,耳鳴遺精。炒黑治血崩。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孕婦貧血,病後體虛,神經衰弱:崗棯乾果三至五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勞傷咳血:桃金娘乾果浸人尿二星期,曬乾,新瓦上煅存性,研細末。每次三錢,日二次,童便沖服。(《福建中草藥》)
3、治鼻血:山棯子幹五錢,塘蝨魚二條。以清水三碗,煎至大半碗,服之。(《嶺南草藥志》)
4、治便血:山棯子幹半兩。水二碗,煎至八分服,日一次,連服數次。(《閩南民間草藥》)
5、治痢疾:山棯子一至二兩。洗淨,和水適量煎,臨服時再加入蜂蜜和服。(《閩南民間草藥》)
6、治脫肛:山棯子二至三兩。煮豬肚腸服。(《嶺南草藥志》)
7、治血崩、吐血、刀傷出血:山棯子曬乾,炒黑如炭,研細末存貯候用。每服五錢至一兩,以開水沖服。外傷可作外敷用。(《嶺南草藥志》)
8、治燙傷:山棯子幹,煅存性,研細末和茶油抹患處,日一次。(《閩南民間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秋季採取成熟的果實,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乾燥的果實呈長圓球形,一端稍尖,徑約1cm。外表土黃色或暗綠褐色。質較硬,頂端有宿存萼片5枚及花柱之殘跡。內有種子多數,黃白色,扁平。味淡微甜,氣微香。以個大、無蟲蛀、乾燥者為佳。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
形態特徵
灌木,高1-2m。嫩枝有灰白色柔毛。葉對生;葉柄長4-7mm;葉片革質,橢圓形或倒卵形,長3-8cm,寬1-4cm,先端圓或鈍,常微凹入,有時稍尖,基部闊楔形,上面初時有毛,以後變無毛,發亮,下面有灰色茸毛,全緣;離基3出脈,直達先端且相結合。花單生,紫紅色,直徑2-4cm,有長梗;萼管倒卵形,長6mm,有灰茸毛,裂片5,近圓形,長4-5mm,宿存;花瓣5,倒卵形,長1.3-2cm;雄蕊紅色,多數,長7-8mm,花葯縱裂;子房下位,3室,花柱長1m,柱頭擴大。漿果卵狀壺形,長1.5-2cm,寬1-1.5cm,熟時紫黑色;種子多數,每室2列。花期4-5月,果期7-9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丘陵坡地,為酸性土指示植物。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