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怎麼治療毛囊炎?

  毛囊炎,中醫古醫籍依據發病部位的不同而分別給予不同的名稱,如生於髮際,稱髮際瘡,生於項部,稱肉龜;生於下頦,稱羊鬚瘡;生於眉問.稱眉戀瘡;生於臀部,稱坐板瘡。

  毛囊炎好發於頭皮、頸項、胸背、臀、外陰和四肢的伸側。皮疹初起於毛囊口處,針頭或米粒大小的紅色丘疹,頂端可有一黃白色小膿皰,中央可有一毛髮穿過,丘疹周圍有炎症紅暈,自覺瘙癢或疼痛。數日後膿皰乾涸或潰破結痂,區域性炎症逐漸消退.痂脫而愈,或留少許色素沉著,一般不留痕跡。皮疹效目可多可少,常群集,但互不融合,一般無全身症狀。木病容易復發且病程長短不,遷延日久者穩慢性毛囊炎。在頭皮,由於炎症破壞毛乳頭,可使毛髮脫落不再生長。

  中醫認為本兩主要是由於溼熱內蘊、風熱襲膚,外感毒邪,擁搏於肌膚而成。可為原發.亦可繼發於炎熱多汗、面板不法,創傷、摩擦、扭抓和某些瘙癢性面板病。體弱多病或有糖尿病.常是遷延難愈的病因。

  現代醫學認為毛囊炎是一種因化膿性鏈球菌引起毛囊及毛囊周圍炎症的面板病。現代醫學認為毛囊炎屬化膿性面板病之一,所以要注意保持面板清潔;勿搔抓面板,以防接觸感染;常喝涼茶,少吃煎炸、辛辣、甜膩的食物和烈酒。

  慢性毛囊炎與癤病一樣,因反覆發作而甚感痛苦,其正氣已虛,邪戀不去,故治療頗為因難,不可一味猛攻,否則邪陷更深。治療應去除病因,增強體質,提補正氣,托里消毒。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