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腦梗死分期

據醫學研究表明,腔隙性腦梗死,這種病是因為大腦半球或腦幹深部的小穿通動脈,在長期高血壓的時候,血管壁發生病變,導致管腔閉塞,形成小的梗死灶。據統計其發病率相當高,佔腦梗死的20%-30%。常見的發病部位有殼核、尾狀核、內囊、丘腦及腦橋、少數位於放射冠及腦室管膜下區。在這些部位的動脈多是一些稱為深穿支的小動脈,它們實際上是腦動脈的末梢支,又稱終末支。由於深穿支動脈供血範圍有限,所以單一支的阻塞只引起很小範圍腦組織的缺血壞死,即形成所謂的腔隙。腔隙性腦梗死為直徑0.2~15毫米的囊性病灶,呈多發性,小梗死灶僅稍大於血管管徑。壞死組織被吸收後,可殘留小囊腔。

腔隙性腦梗死是腦梗死的一種。只是因為發生閉塞的血管較小,如穿支動脈,限於其較小的供血區,病灶較小,所以一般危害不大。

急性腦梗死治療不能一概而論。國際上有按病程把急性腦梗死分為穩定型和進展型二型或分為改善型、穩定型和惡化型三型,但這類分型缺乏確定性,同一病人在病程不同時間就診,就可以定為不同型。也有人採用Adama分型法,即按梗死灶大小分為:大梗死>3cm,累及2個以上腦解剖部位、小梗死l.5~3cm和腔隙性梗死≤l.5cm等型別。沒有分型只提分期,會造成所有急性腦梗塞病人都要按此治療的錯覺。開始治療前必須分型,目的是區分病人的輕重緩急,以便實施針對性治療。這對我國以輕型病人佔多數尤其重要。因為重型輕治固然不能救治病人,而輕型重治不僅勞民傷財,浪費人力物力,也可能產生醫源性損害。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