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發生厭食的原因是什麼

  小孩子正處於長身體的時候是需要大量的營養的,但是如果孩子平時不喜歡吃飯的話我們就要警惕還是是不是患了厭食症了,小兒厭食症是很常見的兒科疾病,看到孩子對食物不感興趣,這樣的情況讓許多的家長很是揪心,引起小兒厭食的病因有哪些?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小兒厭食症是指小兒(主要是1歲-6歲)連續兩個月以上的食慾減退或食慾缺乏,並且排除患有感冒或內科慢性疾病的情況。

  表現為不思飲食、厭惡攝食、食量明顯少於同齡正常兒童的一半以上。伴形體偏瘦,體重下降或不增,面板乾燥,毛髮稀黃,但精神尚好,活動如常。多有餵養不當史,如進食不定時定量,過食生冷、甘甜之物,吃零食及偏食等。同時需排除其它病變引起的厭食,如,4歲以上小兒慢性胃炎,各種原因的肝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習慣性便秘等消化系統疾病;寄生蟲病;急、慢性感染性疾患,如敗血症,結核病等;心腎及內分泌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酸中毒及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各種內分泌腺功能改變,如甲狀旁腺,腎上腺皮質功能等;營養缺乏疾病,缺鐵性貧血,維生素缺乏症。實驗室檢查提示缺鋅、缺銅與厭食有關。

  引起小兒厭食症的原因

  1、不良的飲食習慣、餵養不當是厭食症的主要因素。

  有的孩子吃飯不定時,不規律,飲食單調,引起胃消化液和其中的酶活性降低,影響了正常的食慾。還有些家長缺乏餵養常識,一味盲目追求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希望促使孩子健康成長。相反小孩對這些食物並不感興趣,愛吃的多吃,不愛吃的就少吃,或不吃,日久造成偏食,影響孩子生長髮育所必需的各種營養物質的攝入。還需注意的是,高蛋白、高糖飲食可使食慾下降,如,過多進食肉類及魚蝦,飯前吃糖果、點心等零食,可影響神經調節功能和消化液的分泌,產生脹飽感,長期可導致小兒厭食。

  2、後天失調是小兒厭食症發生的因素。

  中醫理論講脾胃乃後天之本,小兒消化系統在生理方面常處於虛弱狀態,消化功能不足,分泌胃液的數量及質量均低於成人,加以小兒生長髮育迅速,需要量比成人相對增多,若後天缺乏精心調護,聽任小兒生活無規律,進食不按時,貪吃零食,飲食偏嗜,飢飽無度,更難增進食慾了。

  小兒味覺敏感期在嬰兒期4~6個月,食物質地敏感期在6~7個月,如果錯過這兩個關鍵期,沒有合理新增輔食,未受到各種味道和不同質地的食物的刺激,大腦中形成固定模式,以後調整起來就會很困難,嬰兒往往在1歲後拒絕新口味和不同質地的食物,斷乳後不能適應普通飲食,而造成偏食、食譜單調或食慾不振。

  3、情緒變化,精神壓力,也是小兒厭食症的發病因素之一,不可忽視。

  (1)小兒天生存在逆反心理,父母希望小兒長胖,不合理地要求多吃,甚至強迫進食,使小兒產生抵抗情緒,感到緊張,逐漸把進食變成精神負擔進而逃避或拒食。

  (2)情緒變化,精神壓力或變換環境,家庭不和,進餐時口角等影響食慾,或家長要求過高,多加限制,均能形成厭食。

  4、有很多藥物,對胃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以引起食慾低下。例如氨茶鹼、止痛藥、紅黴素、水楊酸類製劑及洋地黃等。

  5、維生素AD中毒、氣候過熱、溼度過高均可引起小兒厭食症。

  本病如果長期得不到緩解,可併發多種疾病。小兒處於不斷生長髮育中,相比成人需要更多的營養供給,如果營養供給不足,不但會影響小兒的正常生長髮育,嚴重時會使生長髮育停滯,體內臟器萎縮,這樣必然會影響小兒的正常免疫系統。如由於厭食導致的嚴重營養不良患兒,可出現細胞免疫功能紊亂和血清抗體減少,從而容易發生各種細菌、病毒和真菌等感染,且感染往往持續、遷延不愈,表現為反覆感冒、發燒或反覆咳嗽,不吃、不好動、體重不增、個子不長等。

  嬰幼兒要是患了厭食症的話應該要重視起來,不要忽略了這種疾病給我們帶來的傷害,否則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可能是終身的,現在對於此病的相關知識就有所瞭解了,生活中,養成孩子不挑食的好習慣,適當室外活動,保障小兒身心健康。希望以上內容能夠給您帶來幫助。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