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狗有無狂犬病?

狂犬病又稱“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觸性傳染病,以侵犯中樞神經為主,死亡人數在法定傳染病中佔首位或第二位。

狂犬病的臨床表現:

早期表現為全身不適、低熱、倦怠、頭痛、噁心、食慾不振等,與“感冒”近似;之後,會出現恐懼不安、煩躁失眠、易激動、喉頭緊縮感,以及咬傷處癢、痛、麻等異常感;2~4天后,發展為典型症狀,如恐水、怕風、流涎、怕光、怕聲、多汗及精神失常等;以後進入全身癱瘓狀態,最後大多因呼吸、迴圈衰竭而死亡。

狂犬病潛伏期短者數日,長者達19年或更久,通常為1~3個月。

潛伏期長短,主要取決於年齡(兒童潛伏期較短)、傷口部位(頭面部發病較早)、傷口深淺(深者潛伏期短)、入侵病毒的數量及毒力(毒力強者潛伏期短)、受傷後是否進行及時正規的傷口處理、有無接種疫苗等。受寒、驚嚇、勞累或悲痛,均可能為發病誘因。

如何判斷狗有無狂犬病?

發病初期,狗會出現垂尾、進食少、無精打采、對主人冷淡等;約2天后,進入興奮狀態,出現吠聲改變或亂竄,行走時低頭夾尾直走,常突然咬人或亂咬其他動物,吞食異物、不認熟人、舌頭外伸、大量流涎等;之後,發展為後肢麻痺,最後大多死於呼吸中樞麻痺。

注意!在狗出現症狀前1周,狗的唾液已具有傳染性。

看似“健康”的狗,也可能攜帶狂犬病病毒。

據說,被狂犬病狗“舔一口”,也有可能慘遭感染,真是這樣嗎?

被患狗舔觸,或用被患狗舔過的手觸控眼睛、嘴唇,都有可能感染狂犬病。狂犬病病毒主要透過咬傷傳播,但也可能被帶有病毒的狗唾液,經體表傷口或抓、舔傷的黏膜和面板進入人體;也有因眼結膜被病狗的唾液汙染,或肛門黏膜被病狗舔觸等而感染;少數人在宰殺、剝皮、切割病犬時被感染。所以說,感染狂犬病,不一定有明確的動物咬傷史。

通常來說,狂犬病病人不是傳染源,一般不形成人―人傳播,因為在病人唾液中,狂犬病病毒數量極少,但這不等於人與人之間絕對不會傳染。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