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兒童孤獨症成本世紀"心理流感"

  南開大學近日一項研究發現“兒童孤獨症”成為我國21世紀日趨肆虐的“心理流行病”之一,專家呼籲對這一病症的儘早干預迫在眉睫。

  世界最早出現“兒童孤獨症”這一名詞源於1943年,而在我國最早記載的是1982後出現的4例。患有兒童孤獨症的小朋友往往表現出沉默寡言、溝通障礙、社交困難、行為刻板、經常做重複性動作、並多伴有智力低下等。

  南開大學行為醫學中心主任王崇穎副教授對我國北方地區1993年至2008年期間經醫院確診的近2000例病例進行研究。其結果令人震驚:從1993年到1999年,我國確診的病例僅有28例,而2000年以後的病例數量竟然超過前者60多倍;在近2000名研究物件中,患者平均年齡僅為43.66個月,其中有57例都在1歲以下;這些兒童的男女比例為3.49:1。“如今,綜合性醫院的兒科門診裡,平均一天就可能有8至10例。” 王崇穎介紹。

  使用一套誕生於1999年的adi-rh(《兒童孤獨症診斷訪談量表》)和ados(《兒童孤獨症診斷觀察量表》),在一間特定房間中配合專用道具對孩子進行30~45分鐘的行為測驗,結合對家長進行1至3個小時的訪談,專家由此綜合記錄、分析、評估。――這是目前國際最新的診斷方法,也是王崇穎此次嘗試的研究方法,這樣的實驗在國內尚屬首次。

  據相關書籍中資料表明,在中國3.8億14歲以下少年兒童中遭受孤獨症侵害的至少在50萬以上。

  “我覺得遠遠不止這個數字,在社會對兒童孤獨症尚沒有足夠認知、以及對病症沒有及早干預的情況下,它伸出的‘魔爪’對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甚至其一生髮展都會存在影響。”王崇穎認為。

  根據聯合國相關資料顯示,世界兒童孤獨症的發病率實際在千分之六到千分之七,如果按照這個比率來推算,我們國家兒童孤獨症的患者可能會達到5至6百萬人。“因此對它的及早干預迫在眉睫。” 王崇穎說。

  目前國內用於臨床診斷這種病症的手段也較為單一和陳舊,此外,儘管世界科學家們都在努力從臨床醫學、社會學等各個方面對兒童孤獨症病例激增的“元兇”努力追蹤,但是目前仍沒有明確結果。因而南開大學的研究將對相關科研和臨床治療都有實質性推進。

  近日,國際孤獨症研究協會為此還授予王崇穎“發展中國家專業人士獎”,以表彰其在發展中國家兒童孤獨症研究中所做的貢獻。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