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癬-病情簡介

體癬-病情簡介

  體癬除掌蹠、腹股溝、外陰及肛周外,人體其他部位的光滑面板的面板癬菌感染稱體癬。體癬在全世界廣泛分佈,尤其在溫暖和炎熱潮溼的地區發病率尤高。我國體癬廣為流行,特別是在南方和東南沿海地區。體癬常在夏秋季發作,冬天靜止或消退。除適宜的溫度和潮溼的環境外,感染還與機體免疫力和其他一些因素有關,如肥胖多汗、患糖尿病和其他消耗性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劑或皮質激素等都可促使體癬的發生,體癬感染途徑為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自身接種也是一重要途徑。接觸患癬病的動物也常引起炎症明顯的損害。

  體癬是發生於面、頸、軀幹和四肢等部位的癬。古醫籍稱之為圓癬、錢癬。本病西醫也稱為體癬。初發時為小的丘疹,逐漸向外擴大,中心有自行癒合的傾向,呈圓形或多環形,在四周有丘疹,水皰,結痂或鱗屑組成的高出於皮面的環狀邊緣,境界清楚,多發生於面、頸、軀幹和四肢等處,自覺搔癢。

  體癬是容易治好的,區域性可用複方苯甲酸藥水或軟膏,或1%克黴唑軟膏,或10%冰醋酸溶液等外搽。為了避免復發,治療必須徹底。

  另外,有一種好發於股部的癬稱為股癬,亦見於會陰、肛門周圍和臀部等處。其臨床表現基本上與體癬相同,處理也相同。

  體癬花斑癬俗稱汗斑,由花斑癬菌引起。透過接觸帶菌者或他們的衣服、被褥、席子而傳染。夏季面板多汗潮溼容易得病。花斑癬多見於成年人,好發於胸、背、頸和上臂等處。開始時,為黃豆大小的圓形斑,呈灰白色、褐色或淡黃色,上面附著細小糠皮樣鱗屑,以後皮損越來越多,有時可融合成片。去除鱗屑後留下暫時性色素減退斑。病程緩慢,多年不愈,夏重冬輕,無自覺症狀或有微癢。

  花斑癬菌生長在面板表面,外用殺真菌藥物容易奏效。常用的有20 ̄40%硫代太硫酸鈉溶液,複方雷瑣辛搽劑,5%硫磺霜等。為了防止復發,在所有皮損消失後仍需塗藥2周左右。

  體癬(tineacorporis)是發生在平滑面板上的淺層真菌感染。

  股癬(tineacruris)是特指發生在腹股溝、會陰部和肛門周圍的面板真菌感染。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