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寄託產生疑病症

  疑病症又稱“疑病性神經症”,主要指患者擔心或相信自己有一種或多種嚴重疾病的“觀念”。患者常訴說各種軀體症狀,反覆就醫,即使反覆檢查都呈陰性,醫生做了解釋,也無法消除他們對疾病的疑慮。並且常伴有焦慮和抑鬱情緒。全國12個地區神經症流行病學的調查結果顯示,疑病症患病率為0.14%。

  經常可以看到這些特殊的“病人”,他們主訴很多,自感症狀很重,但各種檢查均正常,藥物治療也不見效果。他們由於身體“症狀”的存在而焦慮不安,擔心可能存在某種疾病(通常為一些疑難雜症如癌症、傳染病等),四處求醫,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嚴重的可導致自殺。

  其實,這種無病自憂也是病,不過它不是什麼軀體疾病,而是一種心理疾病―――疑病症。

  疑病症的產生有患者的個性因素,也有外界環境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疑病症往往是對因心理挫折而產生的不安全感的一種轉移寄託,是自我因素防禦機制作用的結果。現代社會,人們的競爭意識增強了,普遍感到存在著壓力。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缺少有效的支援系統和恰當的宣洩方法,這種心理壓力就有可能以軀體的症狀表現出來而困擾人們。

  疑病症患者往往表現出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過度關注,對健康估計之壞跟身心情況很不相符,並處於對疾病的持續、強烈的恐懼之中。他們往往在沒有任何可靠證據的情況下,經常主訴自己病症如何如何嚴重。當醫生檢查得出否定結論時,疑病症患者常常斷定醫生的診斷是錯誤的或不可靠的,總是往壞處想,因此,無法消除內心對疾病的恐懼和疑慮,其結果是一次又一次地去另一些醫院,以尋找“更好”“更可靠”的論斷和治療。

  有疑病傾向或已患有疑病症的人,應及時找心理醫生進行專業的幫助指導。目前有多種有效的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的方法,可以幫助你擺脫無病自憂的困境。

  透過臨床觀察發現,疑病症患者的性格特徵是:敏感多疑、固執、謹小慎微,對自身健康情況特別關心,要求十全十美,好反覆思索。起病與精神刺激直接有關,其中醫生的不慎言語、行動暗示起重要作用。

  疑病症的治療以心理治療為主。醫生要與患者建立良好關係,耐心細緻地聽取患者的訴述,引導患者認識疾病的本質。指引患者對症狀採取“不怕,不理,不對抗,順其自然”的態度。暗示性高的患者,也可用暗示療法。同時要勸導病人改變過分主觀、固執、敏感、多疑的性格。

  為消除患者的焦慮、抑鬱、失眠等症狀,可酌情應用安定和三環類抗抑鬱藥如阿米替林、多慮平、丙咪嗪等。少數病人使用抗精神病藥治療可獲緩解。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