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耳子草 - 中藥材

挖耳子草,中药名。为菊科天明精属植物高山天名精CarpesiumlipskyiWinkl.的全草。植物高山天明精,分布于我国甘肃、青海东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亦有少量分布。具有清热解毒,截疟之功效。主治牙痛,喉痛,疟疾。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截瘧。

主治

牙痛,喉痛,瘧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相關論述

《西藏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7~9月採摘,洗淨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本品長35-70cm;莖、枝圓柱形,具縱條紋,常帶綠紫色,被長柔毛。質堅硬,易折斷,斷面白色,不整齊。葉皺縮,下部葉橢圓形或匙狀橢圓形,長4-15cm,寬1.5-7cm,先端鈍圓或突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緣或具波狀不明顯尖齒,上部葉長圓狀披針形,較小,無柄,灰綠色,兩面有毛及白色腺點。頭狀花序之總苞寬鐘形,總苞片4層,披針形,綠色,被毛,頂端常反折。兩性花位於頭狀花序中央,漏斗狀。瘦果圓柱形,具細肋,頂端具喙和短柔毛。氣微,味苦。以枝、葉多,色綠者為佳。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菊科天明精屬植物高山天名精。

形態特徵

植物高山天明精,別名高原天明精《中國植物誌》,多年生草本。根莖粗短,橫生,根頸常有褐色殘存的老葉柄。莖直立,高35-70釐米,與葉柄及葉片中肋均常帶紫色,具縱條紋,初被較密的長柔毛,後漸稀疏,基部直徑2.5-4毫米,上部分枝。基葉於開花前凋萎或有時宿存,莖下部葉較大,具長1.5-6釐米的柄,葉片橢圓形或匙狀橢圓形,長7-15釐米,寬3-7釐米,先端鈍或銳尖,基部長漸狹,下延至葉柄,邊緣近全緣僅有腺體狀突出的胼胝或具小齒,上面綠色,被基部膨大的倒伏柔毛,常脫落稀疏而留下膨大的基部,下面淡綠色,被白色疏長柔毛,沿中肋及葉柄較密,略呈絨毛狀,兩面均有腺點,上部葉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無柄,上部及枝上葉小,披針形。頭狀花序單生莖、枝端或腋生而具較長的花序梗,開花時下垂;苞葉5-7枚,披針形,大小近相等,長8-16毫米,寬2-3毫米,反折,被疏長柔毛,沿中脈較密,側脈不明顯。總苞盤狀,直徑1-1.5釐米;苞片4層,外層與苞葉相似,披針形,長約7毫米,上半部草質,下部幹膜質,背面被柔毛,常反折,中層幹膜質,披針形,先端漸尖,最內層條狀披針形,頂端有不規整的小齒。兩性花長3-3.5毫米,筒部細窄,被白色柔毛,冠簷擴大開張,呈漏斗狀,5齒裂,裂深約1.5毫米,雌花狹漏斗狀,長約2.5毫米,冠簷5齒裂。瘦果長3.5-4毫米。

分佈區域

分佈於我國甘肅、青海東部,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亦有少量分佈。

生長環境

生於林緣及山坡灌叢中,海拔2000-3500米。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