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睪丸下降不全原因

隱睪,也稱睪丸未降或睪丸下降不全,是指睪丸未能按照正常發育程式從腰部腹膜後下降至陰囊。隱睪的發病率在生長髮育中逐漸降低,早產兒的發病率約30%,新生兒為4%,1歲時為0.66%,成年人為0.3%,表明睪丸的下降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出生後睪丸仍可繼續下降。但一般至6個月之後,繼續下降的機會明顯減少。

兒童睪丸下降不全應該如何判斷?會出現什麼症狀?一般沒有併發症的隱睪患者一般無自覺症狀。主要表現為患側陰囊扁平,單側者左、右側陰囊不對稱,雙側隱睪陰囊空虛、癟陷。若併發腹股溝斜疝時,活動後患側出現包塊,伴脹痛不適,嚴重時可出現陣發性腹痛、嘔吐、發熱。若隱睪發生扭轉,如隱睪位於腹股溝管或外環處,則主要表現為區域性疼痛性腫塊,患側陰囊內無正常睪丸,胃腸道症狀較輕。如隱睪位於腹內,扭轉後疼痛部位在下腹部靠近內環處,右側腹內型隱睪扭轉與急性闌尾炎的症狀和體徵頗為相似,主要區別是腹內隱睪扭轉壓痛點偏低,靠近內環處。此外,患側陰囊內無睪丸時應高度懷疑腹內睪丸扭轉。

那麼導致兒童睪丸下降不全的原因有哪些?由於胎兒期睪丸正常下降的機制尚不清楚,因此隱睪的病因學也有多種說法。內分泌學說有學者透過內分泌功能測定,認為隱睪可能是青春期前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失衡,導致血漿睪酮降低,因為睪丸下降與睪酮水平密切相關,也有學者測定隱睪患者睪酮水平正常,或是靶器官雄激素受體不足或受體基因突變等因素,妨礙睪酮與靶細胞受體蛋白結合。

某些垂體促性腺激素和雄激素紊亂疾病,無腦畸形垂體發育不全等多伴有隱睪症,也表明垂體促性腺激素及雄激素之間與睪丸下降有一定關係。近來有人在隱睪患者血中發現抗促性腺激素細胞抗體,提出隱睪可能是患者垂體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