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風

  癲癇病俗稱“羊羔風”,羊角風,羊角瘋,羊兒瘋,羊癲瘋,羊癲風等等,是一種突發性,短暫性大腦功能失調性疾病。發病率較高,可發生於任何年齡,青少年尤為多見。癲癇發作時,病人往往大叫一聲,昏到在地,四肢抽搐,兩眼上視,口吐涎沫,小便失禁,數秒或幾分鐘消失,也有的病人出現短暫的意識障礙,但不倒地這稱小發作。

  中醫是如何認識癲癇的?

  癲癇,中醫又稱癲疾、癇證。癲疾之名始於《內經》。《素問・奇病論》雲:“人生而有病癲疾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並居,故令子發癲疾也。”明確指出了先天因素在本病發生中的重要作用。(諸病源候論・癲狂侯)對本病的臨床特點作了較為詳細的描述:“癲者,卒發僕也,口吐誕沫、口渦目急、手足繚戾、無所覺知、良久乃蘇。”《濟生方・癲癇論洽》對癇症按五臟分類,指出:“此五癇應乎五畜,五畜應乎五臟者也。”朱丹溪在《丹溪心法・癇》中指出:“癇證有五,……無非痰涎壅塞,迷悶孔竅。”對痰濁與病症的發病關係進行了探討。王肯堂在《證治準繩》中對癲癇癰症的主要症狀、發病過程和起病突然,具有反覆性等特點,都作了較詳細的說明。程國彭在《醫學心悟・癲狂瘸》中指出:“經雲重陰為痛,重陽為狂,而瘸證則痰涎聚於經絡也。”虞摶在(醫學正傳・癲狂瘸證)中指出:“癇病主乎痰,固火動之所作也,治法,癇宜乎吐……”李用粹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在《證治匯補・癇病》中指出了陰癇、陽癇的分證方法,並提出了治則:“陽癰痰熱客於心胃,聞驚而作,若痰熱甚者,雖不聞驚亦作也,宜用寒涼。陰癇本乎痰熱,因用寒涼太過,損傷脾胃變而成陰,法當燥溼溫補祛痰。”

  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對病症進行了進一步闡發,認識到本病與氣虛、血瘀有關。

  從西醫分析癲癇病:

  西醫認為,癲癇是一種大腦神經元細胞異常過度放電而引起的一次性,反覆發作的腦功能障礙。這種異常放電病人感覺不到,別人也看不出來,但可以透過腦電圖記錄下來。癲癇發作的特點是突發性及反覆發作性,以一次性的抽搐(俗稱抽風)或意識障礙為主要表現,臨床發作可以多種多樣。古代中國對癲癇病早有認識:《黃帝內經》中對癲癇二字有過確切的定義,“癲”即癲狂,表示發作時的意識障礙;“癇”即抽搐,表示發作時的痙攣狀態。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