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病因及治療方法是什麼

骨折是外科常見的疾病,其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除了外傷所致以外,骨折的發生還與患者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職業,以及骨骼的解剖結構和骨骼原有病變等內因素有關。

年齡、性別和健康狀況與骨折的關係:不同的年齡,傷病的好發部位和發生率也不一樣,如跌倒時臀部著地,外力作用相同,老年人易引起股骨頸骨折女略多於男,而青少年則較少發生。骨活損傷多發生在兒童或17—18歲以下的正在生長髮育、骨既尚末癒合的少年。年輕力壯,氣血旺盛,腎精充實,筋骨堅強者則不易發生損傷,骨折。年老體袁.氣血虛弱,肝腎虧損,骨質疏鬆者,則易發骨折。

骨骼的解剖結構特點:骨折與其區域性解剖結構有一定的關係。骨傷的松質骨與密質骨,靜止段和活動段之交界處是骨折的好發部位。鎖骨骨折多發生在無韌帶肌肉保護的鎖骨2個彎曲的交界處。

職業工種:伏案工作者容易患頸椎病,經常彎腰負重操作者多發生慢性腰部勞損,運動損傷容易發生於運動員、舞蹈演員,損傷的發生與職業工種有一定的關係。

骨骼原有病變:若骨船本身原有某種病變,骨腫瘤、骨儲炎、骨結核等,在某種動作或輕微的外力作用下發生骨折者,稱為病理性骨折。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或應用可的松後,容易發生骨折或使骨折癒合遲緩。

骨折的治療方法:

治療骨折的最終目的是使受傷肢體最大可能的。最大限度的恢復其功能。因此。在骨折治療中,其復位、固定、功能鍛鍊這三基本原則十分重要。

復位:是將骨折後發生移位的骨折斷端重新恢復正常或接近原有正常位置,以重新恢復骨骼的支架作用。復位的方法有閉合復位和手術復位、外固定架復位。

固定:骨折復位後,因為其不穩定,容易發生再移位,因此要採用不同的方法將其固定在滿意的位置上,使其逐漸癒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夾板、石膏繃帶、外固定支架、牽引制動固定等,這些叫外固定。如果透過手術切開上鋼板、鋼針、髓內針、螺絲釘等,就叫內固定。

功能鍛鍊:透過受傷肢體肌肉收縮,增加骨折周圍組織的血液迴圈,促進骨折癒合,防止肌肉萎縮,透過主動或被動活動未被固定的關節,防止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等,使受傷肢體的功能儘快恢復到骨折前的正常狀態。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