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膈疝

  [概述]

先天性膈疝分為後外側疝、胸骨後疝,後外側疝為嬰幼兒最常見的膈疝,位於腰椎與膈肌交接區之側前方,多見於左側、無疝囊,由於胎兒發育期間腹內臟器已大量疝入胸腔,故出生後即可發病,常為嬰兒期常見急診之一。若不緊急處理搶救,死亡率可達90%以上,因此必須早期診斷和手術。手術治療效果良好。胸骨後疝位於胸骨與肋骨連線之後方,多見於右側,女性多於男性,女性約佔70%,多在成年後發病,手術治療效果良好。

[症狀體症]

1.呼吸困難,紫紺,進食後加重,嘔吐;2.患側胸部呼吸運動弱,胸壁較飽滿膨脹,叩診濁音,聽診呼吸音消失,可聽到腸鳴音,心尖搏動及氣管推向健側。腹部平但呈空虛狀。

[診斷依據]

1.呼吸困難、紫紺、進食後加重,嘔吐;2.患者胸部呼吸運動弱,胸壁飽滿,叩診濁音,聽診呼吸音消失,可聽到腸鳴音,心尖搏動及氣管向健側移位。腹部平坦空虛;3.x線胸片顯示胸內有胃泡或腸曲影,肺組織受壓,心臟和縱隔移位;4.鋇灌腸或鋇餐可明確診斷。

[治療原則]

1.本症確診後,均應及早手術治療;2.對症狀嚴重,病程急的嬰幼兒應急症手術。

[療效評價]

1.治癒:症狀體徵消失,肺擴張良好。2.好轉:症狀改善。3.未愈:症狀未改善。

[專家提示]

後外側膈疝為嬰幼兒最常見的膈疝。因疝孔大,大量腹內臟器疝入胸腔使肺受壓,心臟和縱隔被推向對側。常因氣急、呼吸困難,心率快、紫紺、血壓下降而就醫,易被誤診為呼吸、心血管系統疾病而延誤治療。對可疑病例應作鋇劑灌腸檢查以明確診斷,及早行修補手術。對症狀嚴重之嬰幼兒檢查時,鋇灌腸優於鋇餐,因前者更易發現病變,且不加重患兒症狀。嬰幼兒宜行經腹手術,較大兒童或成人以經胸手術為宜,因疝入胸內的臟器常已與胸內臟器發生粘連。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