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有異常家長應多加關注

小兒腦癱是小兒腦性癱瘓的簡稱,就是因為大腦患病而遺留的癱瘓,畸形只是肌肉癱瘓後的表現。從病理上看,腦癱可分為兩方面的問題,即腦的後遺症與癱的後遺症。首先,人們看到的是肌肉運動不靈活所表現的癱,最常見的是站立時足尖著地,走路時雙下肢交叉,俗稱為“剪刀步”。功能神經外科團隊功能神經外科孫成彥

如果上肢也發生癱瘓的話,則患兒的拇指會緊屈,手向後旋,越是著急時手指越是僵硬,扳都扳不動,這些都是腦癱的具體表現。另外,腦癱的另一個表現是患兒入睡後肢體柔軟如常。如果頭頸部也發生癱瘓,則可見其口眼歪斜、說話不清及斜頸、駝背等畸形症狀。

從癱瘓發生的具體部位我們可以進行以下分類:癱瘓只限肢體一部分的,叫侷限性腦癱;癱瘓發生在多處的,叫廣泛性腦癱。另外,腦癱的僵硬程度也不盡相同,肢體完全板不動的為重型,能扳動的為中型,能自己動的為輕型。以上這些癱的後遺症都是腦病的後遺症的反映,哪部分肌肉癱瘓,就是指揮該部分肌肉的腦組織壞死了。但是,腦子不只管運動,還管智力。所以,部分腦癱也伴有智力低下。

目前的研究已經證明,小兒腦癱是在出生前、出生過程中以及出生後,由於大腦缺氧、缺血、出血、感染等多種原因引起的,概而言之,腦癱兒多由“早產、難產、缺氧、黃疸“等原因引發,所以出生時有這些異常的寶寶,其家長更應對其多加關注。這也是保證患兒能夠得到早期治療的重要一步。早期發現就是家長將注意力集中在有危險因素的小兒身上,在這些小兒中一旦發現發育落後、姿勢異常或肌張力異常即送到熟悉小兒腦癱的醫療單位就診。

術後患兒的雙下肢外展大於90度,下肢肌張力完全降低,透過3個月左右的正確康復治療已經達到了令人滿意的康復程度。該患兒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治療效果,與其父母在早期就對其病情引起了高度警惕有很大的關係:患兒本系早產兒,出生後在抬頭、翻身等方面一直表現得不佳,父母馬上送其入院就診,從而在第一時間得到確診,又馬上為其安排系統科學的康復治療,為後來的手術治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上的介紹,希望可以幫到大家,早產兒,大人要多多的關注。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