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宮頸炎治療以防癌變

  宮頸糜爛常為慢性炎症所引起,慢性炎症可能會形成一種發生癌變的內在基礎,有利於致癌因子的入侵,導致宮頸上皮細胞轉化而發生宮頸癌。所以宮頸糜爛者必須與早期宮頸癌相鑑別。一般而言,醫生對宮頸質地較硬、脆,檢查時極易出血者會提高警惕,會進一步作宮頸刮片找癌細胞,必要時作宮頸活檢切片,甚至在陰道鏡下作活檢,以排除癌的可能性。

為了防癌,應定期作婦科普查,凡發現宮頸糜爛較嚴重者,應及時徹底治療。在排除惡性病變及控制感染後以區域性治療為主。治療方法大致可分為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兩類。現市售的藥物種類繁多,如奧平、治糜靈、愛寶療、康婦特等栓劑,都有一定的療效,患者可按藥物說明使用。物理療法是目前治療宮頸糜爛療效較好、療程最短的方法,適用於糜爛面較大和炎症浸潤較深的病例,一般只需治療 1次即可治癒。物理療法包括電凝法、冷凍療法、鐳射療法、微波療法、紅外線凝結療法,各有優缺點。物理療法的時間應在月經乾淨後 3~ 7天內進行,有急性生殖器炎症時禁用。物理療法術後分泌物明顯增多,呈黃水樣,術後 1~ 2周脫痂,也可能帶有血性。故應保持外陰清潔,在創面尚未完全癒合之前 (術後 4~ 8周 )應避免盆浴、性交及陰道沖洗。術後還要定期複查,觀察創面癒合情況,直到痊癒。宮頸息肉患者,在宮頸刮片排除宮頸癌後,在月經乾淨 3~ 7天作息肉摘除術,摘下的息肉必須送去做病理切片檢查,因為息肉偶可發生惡性病變或與癌症並存。

慢性宮頸炎婦女懷孕後,白帶增多,糜爛面積可擴大,息肉亦可增長。由於妊娠期宮頸的鱗狀上皮細胞增生活躍,腺上皮增殖,無論細胞塗片或組織切片,都可能與早期宮頸癌相混淆,分娩後即消失,故在妊娠期診斷宮頸原位癌 (一種最早期的宮頸癌 )必須十分慎重。妊娠期糜爛的宮頸高度充血,極易引起陰道出血,故易誤診為先兆流產,分娩時易發生宮頸裂傷。重度糜爛者,產褥期發生產褥感染機會亦增多,應予以注意。妊娠期的宮頸炎,除症狀嚴重者外,一般均在產後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後再作處理,必須治療者,基本方法同非孕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