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人容易患上糖尿病嗎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習慣的不規律,糖尿病群體越來越壯大,自然身邊得糖尿病的朋友就多了。不少人發現肥胖的的糖尿病的比較多,瘦小的人不容易患上糖尿病。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1型糖尿愛“瘦”

  我們所說的糖尿病典型症狀“三多一少”(即吃飯多、喝水多、排尿多,體重減輕),主要出現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這類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多為胰島素“絕對”不足。胰島素缺乏,人體就不容易儲存能量,於是就會消瘦。這類糖尿病多見於青少年,起病前體重多屬正常或偏低,發病後體重明顯下降。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終身進行胰島素替代治療。經過合理治療後,1型糖尿病患者可逐漸“變胖”直至體重正常。

  2型糖尿病“胖瘦皆有”

  2型糖尿病患者的體型則胖瘦皆有。一般來說,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過胖的“歷史”,發病後體重會有所減輕,但由於體重基數大,因此不那麼明顯。一般來說,在沒有刻意節食的情況下,一個月內體重減輕超過2公斤,就要警惕糖尿病了,最好去醫院查一下血糖。

  2型糖尿病佔糖尿病總數的90%,其中80%伴有肥胖,因此,2型糖尿病又被稱為“糖胖病”或“糖脂病”。肥胖患者的發病機制主要是胰島素抵抗,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細胞多,脂肪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有血脂異常,遊離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島素抵抗。在歐美等國家,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都是胖子,但在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率沒有那麼高。所以,即使是輕微超重的人,也要警惕糖尿病的“侵襲”。

  而在2型糖尿病的瘦患者身上,胰島素抵抗似乎沒有那麼明顯。但這類患者由於長期血糖控制差,病程長,體內胰島細胞功能缺陷,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導致體重有所下降。有些人認為,2型糖尿病患者變瘦,就是轉成1型了,這是不對的。1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免疫和遺傳,而2型糖尿病多是在遺傳背景下由不良方式引發的,所以,二者並不會互相轉化

  外瘦內胖更要警惕糖尿病

  中國及所有亞裔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並不高,但為何糖尿病的發病率卻一路走高呢?這涉及到一個問題――腹部脂肪。有些人看起來不胖,但其內臟脂肪細胞的數目和脂肪容積卻很高,表現“外瘦內胖”。這類人的一個特點就是腰圍較大或腰、臀比較大,因此也被稱為“腹型肥胖”或“向心型肥胖”。他們往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如果不採取限制飲食或增加運動等措施減少內臟脂肪堆積,則可能使胰島素細胞受到損傷,從而促發糖尿病。

  看了上面的介紹後,我們不能單純從人體外在的胖與瘦來判定是否得了糖尿病。現在雖然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糖尿病患者的數量也在逐年上升,這不得不提醒我們應該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