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誤區正確認識肝臟類疾病
誤區一:肝臟疾病就是肝炎
肝臟疾病的範圍很大,其中感染性疾病佔主要部分。不僅有常見的病毒性肝炎,還有鉤端螺旋體病、寄生蟲感染血吸蟲病、瘧疾和阿米巴病,肝膿腫、肝臟肉芽腫變、肝膽繫結核感染、麻風病、立克次體感染、支原體感染、迴歸熱、肝梅毒。真菌感染、黑熱病、華支睪吸蟲病、膽道蛔蟲病和肝蛔蟲症、肝包蟲病、膽道梨形鞭毛蟲感染。另外,許多全身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小面積的局灶性肝臟壞死性炎症。
除了感染因素之外,其他非感染性因素也可以引起肝臟的改變。
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
藥物和毒物引起的肝損傷,如藥物性、酒精性、工業和環境中毒性肝病等。
遺傳和代謝性疾病,如營養不良、脂肪肝、糖尿病等。
誤區二:肝炎由肝炎病毒引起,因此都會傳染,肝炎的發病可由多種病毒引起,但由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亦稱A,B、C、D、E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為傳染性病毒性肝炎,具有較強的傳染性,被我國列為法定的乙類傳染病。
誤區三:傳染性肝炎是接觸傳染,因此與傳染性肝炎患者一起工作或學習是十分危險的,引起肝炎的病因不同,即使是傳染性肝炎其傳播方式亦各異。就前面提到的5種肝炎病毒引起的傳染性肝炎來說,它們的感染途徑、預防的方式和方法就有很大差異。如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是透過消化道傳播的,因此不要與患者共用餐具,家庭內應注意對餐具。茶具、毛巾、牙刷、牙缸和麵盆等進行消毒,飯前,便前、便後要洗手。而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主要是透過血液和有汙染的血液製品傳播的,如共用注射器、醫院內感染以及母嬰傳播等。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接觸並不構成傳染,與這類患者在一起工作和學習一般是沒有問題的。
誤區四:黃疸性肝炎就是甲型病毒性肝炎,在急性肝炎中,根據實驗室檢查血清膽紅素是否高於正常參考值,又分為黃疸型和無黃疸型。因此,各種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肝炎都可以是黃疸性肝炎,也就是說,黃疸性肝炎並不僅限於甲型病毒性肝炎。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