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有哪些臨床表現
狂躁症是狂躁抑鬱症的一種發作形式。遺傳因素、體質因素、中樞神經介質的功能及代謝異常、精神因素都是狂躁症的誘發因素,狂躁症是一種情感性精神障礙,多發生在20歲左右的青春期,輕者社會功能受損,重者對他人造成危險或不良後果。
狂躁症的常見臨床表現
1核心症狀異乎尋常的心情高興,輕鬆愉快,無憂無慮,笑容滿面,興高采烈,沒有難事(情感高漲),有人表現為一點小事或稍不隨意就大發脾氣(易激惹),在嚴重的易激惹情況下可能出現衝動行為。
2思維聯想加快,言語增多,一句接一句,出口成章,滔滔不絕,內容豐富,詼諧幽默(思維奔逸),患者自身感到腦子變得非常靈敏、聰明、反應迅速。自我感覺良好,誇大自己的能力、財力、地位,認為自己有本事,可以做大事、掙大錢(誇大妄想)。
3患者活動多,好交往,好管閒事,要幹大事,要做許多事,不停忙綠(意志行為增強)。精力旺盛,睡眠需要減少,不知疲倦。做事有頭無尾,易被周圍發生的事吸引而轉移注意力(隨境轉移),對結局過於樂觀、行為草率、不顧後果。好花錢,追求享樂,隨意揮霍。易與周圍發生衝突,產生衝動行為。性慾增強、性行為輕率。
4狂躁狀態時,患者自我感覺良好,通常對自己病情沒有認識能力,即對自身疾病無自知力。
6情感高漲或易激惹是狂躁狀態特徵性表現,伴隨思維奔逸、意志行為增強。表現為協調性精神運動性興奮,即情緒、內心體驗、意志行為之間協調一致,並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嚴重時可表現出不協調症狀,言語凌亂、行為紊亂,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
狂躁發作的病因複雜,發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因此,目前的醫學治療水平只能對症治療,達不到對因治療即除根治療,狂躁症屬於慢性病,求治心切可以理解,但切忌有病亂投醫,終止正規治療。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