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蟲病

  又稱肝棘球蚴病,是畜牧地區常見的寄生蟲病,約大多數是犬絛蟲(細粒棘球絛蟲)的蚴侵入並寄生在人體肝臟所引起的單房性包囊腫(肝棘球蚴病),少數由泡狀棘球絛蟲的蚴所引起的泡狀棘球蚴病(肝泡球蚴病),多流行於我國西北地區和內蒙,四川西部地區。

一、病因病理

犬絛蟲是最主要的終宿主為狗,中間宿主主要為羊、牛、豬、馬,人也可為中間宿主。

犬絛蟲寄生在狗的小腸內,隨糞便排出的蟲卵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人吞食被蟲卵汙染的食物後,即被感染。蟲卵經腸內消化液作用,蚴脫殼而出,穿過腸粘膜,進入門靜脈系統,大部分被阻留於肝臟內(約75%),少數可透過肝臟隨血流而到肺及散佈到全身各處。

蚴在體內經3周,便發育為包蟲囊。

棘球蚴在肝內寄生時,首先發育成小囊腫,初時不含頭節,隨著囊腫不斷增大,它的周圍由中間宿主組織形成一個纖維性包膜,這亦即外囊;囊腫本身的壁即稱為內囊;內囊又發育成為內外二層,外層為白色半透明膜即角質層,內層為生髮層,即棘球蚴的本身,它可產生生髮囊、頭節、子囊,子囊又可產生子囊。囊內含弱礆性透明囊液,少量蛋白,無機鹽和大量頭節、子囊。包蟲囊腫在肝內多為單發性;其部位又以肝右葉最多見。泡狀棘球蚴在肝內寄生不形成囊腫,表現為灰白色硬結,逐漸長大向周圍浸潤,易誤診為肝癌。

包蟲囊腫在肝內逐漸長大,依所在部位引起鄰近臟器的壓迫症狀,並可發生感染,破裂播散及空腔臟器阻塞等併發症。

二、臨床表現

患者常具有多年病史、病程呈漸進性發展。就診年齡以20~40歲為最多。初期症狀不明顯,可於偶然中發現上腹包塊開始引起注意。發展至一定階段時,可出現上腹部脹滿感,輕微疼痛或壓迫鄰近器官所引起的相應症狀。如腫塊壓迫胃腸道時,可有上腹不適、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和腹脹等。位於肝頂部的囊腫可使膈肌向上抬高,壓迫肺而影響呼吸;位於肝下部的囊腫可壓迫膽道,引起阻塞性黃疸,壓迫門靜脈可產生腹水。

更常見的情況是病人因各種併發症而就診。如因過敏反應而有面板搔癢,蕁麻疹,呼吸困難、咳嗽、紫紺、嘔吐、腹痛。囊腫的繼發性感染是很常見的症狀,表現為細菌性肝膿腫,囊腫破入腹腔,引起急性腹膜炎;破入胸腔引起嚴重的呼吸困難及迴圈紊亂;破入膽道引起膽道阻塞及化膿性膽管炎;破入心包可致心包填塞,囊腫破入胸腹腔,常引起過敏性休克,若感染的囊腫向周圍穿破可引起肝橫膈胸膜瘻和/或支氣管膽瘻嚴重的複雜情況。

體格檢查時大多病員全身情況良好;少數巨大囊腫病人可有慢性消耗性表現如貧血,消瘦乃至惡病質。腹部檢查可見右季肋部隆起並向助下緣突出,並可能觸及邊緣整齊,界限清楚,表面光滑隨呼吸上下活動的半球形成包塊。由於囊液的張力較大,觸診時包塊硬韌,壓有彈性,叩有震顫即“包蟲囊震顫”是特徵性表現。囊腫多在肝右葉,常致左半肝有代償性增大。

三、診斷及鑑別診斷

(一)病史及體徵:早期臨床表現不明顯,往往不易發覺。在詢問病史時應瞭解患者居住地區,是否有與狗、羊等接觸史,除以上臨床症狀,體徵外,需進行以下檢查:

(二)x線檢查:肝頂部囊腫可見到橫膈升高,動度受限,亦可有侷限性隆起,肝影增大。有時可顯示圓形,密度均勻,邊緣整齊的陰影,或有孤形囊壁鈣化影。

(三)包蟲皮內試驗(casoni)試驗:為肝包蟲的特異性試驗,陽性率達90~95%,有重要的診斷價值。方法是用1∶~1∶1000無菌包蟲囊液的等滲鹽水新鮮配製液0.2毫升作皮內注射成直徑3~8毫米皮丘,10分鐘內大部分患者在皮丘周圍有紅暈出現,直徑大於2釐米者為陽性亦可注射後數小時至1天后呈現延遲反應者有同等的診斷意義。囊腫破裂或併發感染時陽性率增高;包囊壞死或外囊鈣化可轉為陰性;手術摘除包囊後陽性反應仍保持約2年左右。肝癌、卵巢癌及結核包塊等曾見有假陽性。

(四)超聲波檢查:能顯示囊腫的大小和所在的部位、有時可發現子囊的反射波。

(五)同位素肝掃描:可顯示輪廓清晰的佔位性病變。

四、預防

在畜牧區廣泛開展有關包蟲病知識的宣傳;消滅野犬,加強家犬的管理,兒童勿玩耍狗;防止犬糞汙染草場,飼料,水源,預防羊群染病,加強宰殺管理,病死的羊屍應深埋或焚燬。注意個人衛生;保護水源,搞好環境衛生。

五、治療

手術治療仍為目前治療棘球蚴病的主要治療手段。手術的原則是清除內囊,防止囊液外溢,消滅外囊殘腔,預防感染。具體手術方法依包囊大小,有無膽瘻和感染或鈣化決定。

(一)內囊摘除術:是基本的方法,適用於無感染的包囊。手術時用敷料將周圍妥為保護,並使與腹內臟器及腹腔完全隔開。以長針頭帶三通接頭穿刺包囊,先抽吸出小部分囊液,再注入等量4%或10%甲醛液以殺滅頭節,數分鐘後迅速抽吸囊液,內囊塌陷後即與外囊分離;將外囊切開,摘除內囊及子囊,再以雙氧水塗擦外囊壁。對外囊壁殘腔的處理力求將其縫閉,巨大者亦可填塞大網膜,以防腔內滲液感染。

(二)內囊摘除並外囊閉式引流術:適用於有感染或有膽瘻的巨大包囊而囊壁不易塌陷者,在內囊摘除後放置閉式引流。

(三)內囊摘除並外囊一空腸“y”型內引流術:用於與較大膽管相通堅韌不易塌陷閉合的外囊殘腔。吻合口宜寬大並以空腸側面吻合為佳。

(四)袋形縫合術:曾用於合併感染的病例,但術後都形成混合感染、膽瘻,成為經久不愈的複雜的竇道,病人痛苦。現已漸摒棄不用,改為徹底清除腔內的汙物,儘量縮小殘腔後留置閉式引流,配合抗感染治療,使殘腔早日閉合。

(五)肝葉切除術:用於鈣化的肝包蟲和泡狀棘球蚴病例。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