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壓迫症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1、急性脊髓壓迫症:發病及進展迅速,常於數小時至數日內脊髓功能完全喪失,多表現脊髓橫貫性損害,出現脊髓休克,病變以下呈遲緩性癱,各種反射不能引出。

  2、慢性脊髓壓迫症:病情緩慢進展,早期症狀體徵可不明顯。通常可分為三期:

  ①根痛期:出現神經根痛及脊膜刺激症狀。

  ②脊髓部分受壓期:表現脊髓半切綜合徵。

  ③脊髓完全受壓期:出現脊髓完全橫貫性損害。三期表現並非孤立,常相互重疊。

  (1)神經根症狀:表現根痛或侷限性運動障礙。病變刺激後根分佈區引起自發性疼痛,如電擊、燒灼、刀割或撕裂樣,咳嗽、排便和用力等加腹壓動作可使疼痛加劇,改變體位可使症狀減輕或加重。有時出現相應階段束帶感。隨著病情進展,神經根症狀可由一側、間歇性轉變為兩側、持續性。檢查可發現感覺過敏帶,後期為節段性感覺缺失。脊髓腹側病變使前根受壓,早期可出現前根刺激症狀,支配肌群可見肌束陳動,以後出現肌無力或肌萎縮。根性症狀對判定病變水平很有價值。

  (2)感覺障礙:脊髓丘腦束受損產生對策軀體較病變水平低2-3個節段的痛溫覺減退或缺失。由於脊髓感覺傳導纖維有一定的排列順序,有助於髓內外病變鑑別。髓外病變感覺障礙自下肢遠端向上發展至受壓節段;髓內病變早期出現病變節段支配區分離性感覺障礙,累及脊髓丘腦束時感覺障礙自病變節段向下發展,鞍區(s3-5)感覺保留至最後受累,稱為“馬鞍迴避”後索受壓產生病變水平以下同側深感缺失。晚期表現脊髓橫貫性損害,病變水平以下各種感覺缺失。

  (3)運動障礙:一側錐體師受壓引起病變以下對側肢體痙攣性癱瘓,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和出現病理徵。雙錐體束受壓初期雙下肢呈伸直樣痙攣性癱,晚期呈屈曲樣痙攣性癱。脊髓前高及前根受壓可引起病變節段支配肌群弛緩性癱瘓,伴肌束震顫和肌萎縮。

  (4)反射異常:受壓節段後根、前根或前角受累時出現病變節段腱反射減弱或消失;錐體束受損出現損害水平以下腱反射亢進、腹壁和提睪反射消失、病理徵陽性。

  (5)自主神經症狀:髓內病變時括約肌功能障礙較早出現,圓錐以上病變早期出現尿瀦流和便秘,晚期出現反射性膀胱;圓錐、馬尾病變出現尿便失禁。病變水平以下血管運動和泌汗功能障礙,可見少汗、無汗、面板乾燥及脫屑。

  (6)脊膜刺激症狀:多因硬膜外病變引起,表現脊柱區域性自發痛、叩擊痛,活動受限如頸部抵抗和直腿抬高實驗陽性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