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如何形成的?

骨質疏鬆的發生---骨吸收大於骨形成

人體的骨骼系統是由無數塊骨構成。骨骼為人體提供了力量、穩定性和肌肉運動的支架,也為重要的內臟器官提供保護。人體的骨骼看似靜止,實際上骨的細胞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進行著代謝,有兩種細胞在骨代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種是吸收骨基質的破骨細胞,另一種是合成骨基質的成骨細胞。人體正常的骨代謝過程是骨組織不斷進行改建活動的一個複雜過程,包括骨吸收和骨形成兩個方面。首先,參與骨吸收的破骨細胞大量被啟用,破骨細胞將基質溶解,並把骨中的鈣移出,形成骨吸收;隨後在骨吸收的表面形成骨細胞,成骨細胞合成非礦化的骨基質,同時把鈣運至鈣化區;最後鈣、磷結晶逐漸沉積在骨基質中,骨基質鈣化,形成骨組織。在骨代謝的過程中,每天都有一定量的骨組織被吸收,又有相當數量的骨組織合成,兩者保持著動態的平衡,當骨吸收大於骨形成時,可出現骨丟失,發生骨質疏鬆、骨軟化等;當骨形成而無相應的骨吸收時,則可出現骨質硬化。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分泌科徐勇

骨質疏鬆為何青睞婦女和老年人

骨質疏鬆症可以發生於不同的性別及年齡,但多見於絕經後婦女和老年男性。骨質疏鬆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繼發性骨質疏鬆症是由任何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和或)藥物所致的骨質疏鬆症.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又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I型)、老年性骨質疏鬆症(II型)和特發性骨質疏鬆(包括青少年型)3種。特發性骨質疏鬆主要發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絕經後骨質疏鬆症一般發生在婦女絕經後5-10年內;老年性骨質疏鬆症一般指老人70歲後發生的骨質疏鬆;這兩類骨質疏鬆症是怎樣形成的呢?

人體骨骼的強度與骨量的多少密切相關。30歲左右人的骨量達到一生中的高峰,50歲起骨量平均每年丟失0.5%~1%,絕經後婦女平均每年平均丟失骨量3%~5%,婦女骨丟失最終可達峰值骨量的30%~40%,男性丟失20%~30%。因此峰值骨量就如同人體內的“骨銀行”,年輕時峰值骨量越高,相當於在“銀行”中的“儲蓄”越多,可供人們日後消耗的骨量就越多。峰值骨量的多少主要是由遺傳因素、營養狀況、生活習慣等決定的。兒童生長期與婦女懷孕哺乳期鈣的足量供應,成人克服不良嗜好比如吸菸.飲酒等),加強負重運動,都可以增加“骨銀行”的骨量儲備.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