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質炎四大型別及症狀

脊髓灰質炎病毒潛伏期為3~35 天,一般為7~14 天。臨床上可分為無症狀型、頓挫型、無癱瘓型及癱瘓型等四型。

1.無症狀型(即隱性感染) 佔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後無症狀出現,但從咽部和糞便中可分離出病毒,相隔2~4 周的雙份血清中可檢出特異性中和抗體的4 倍增長。

2.頓挫型 約佔全部感染者的4%~8%。臨床上表現為發熱、疲乏、頭痛、嗜睡、咽痛、噁心、嘔吐、便秘等症狀,而無中樞神經系統受累的症狀。此型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曾觀察到下列三種綜合徵:①上呼吸道炎,有不同程度發熱、咽部不適,可有感冒症狀,咽部淋巴組織充血、水腫;②胃腸功能紊亂,有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腹部不適,可有中度發熱;③流感樣症狀,有發熱及類似流感的症狀。上述症狀約持續1~3 天,即行恢復。在早期可從咽部、糞便和血液中分離出脊髓灰質炎病毒,在恢復期可從血清中檢出特異性的中和抗體和補體結合抗體。

3.無癱瘓型 本型特徵為具有前驅期症狀,腦膜刺激徵和腦脊液改變。前驅期症狀與頓挫型相似,幾天後出現腦膜刺激徵。患者有頭痛、頸痛、背痛、嘔吐、頸部和背部強直,凱爾尼格(kernig)和布魯津斯基(brudzinski)徵陽性。三腳架徵(患者在床上起坐時兩臂向後伸直支撐身體)和霍伊內(hoyne)徵,(患者在仰臥位時,將其肩部提高可見頭向後傾)亦可為陽性。腦脊液檢查符合無菌性腦膜炎的改變(白細胞數及蛋白含量輕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培養無菌生長)。在整個病程中無神經和肌肉功能的改變。本型在臨床上與其他病毒所引起的無菌性腦膜炎難以區別,需經病毒學或血清學檢查才能確診。患者通常在3~5 天內退熱,但腦膜刺激徵可持續2 周之久。

4.癱瘓型 本型只佔全部感染者的1%~2%。其特徵為在無癱瘓型臨床表現的基礎上,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質、腦或腦神經的病變。按病變部位可分為脊髓型、延髓型、腦型、混合型4 型,以脊髓型為最常見。

(1)前驅期:本期症狀與頓挫型相似,在兒童中以上呼吸道炎為主,在成人則為全身肌肉、骨骼痠痛及面板感覺過敏。經1~2 天發熱,再經4~7 天的無熱期,然後再度發熱,進入癱瘓前期。雙相熱型主要見於兒童中的10%~30%病例。本期相當於第二次病毒血症階段,腦脊髓液仍為正常。大多數病例,包括成年病例皆缺乏前驅期而進入癱瘓前期。

(2)癱瘓前期:本期特徵為發熱、頭痛、嘔吐和肌肉疼痛、痙攣。發熱貫穿於整個階段,但體溫並不很高。頭痛波及頸部和背部,並可放射到兩大腿。由於肌肉疼痛以致運動受限制和肌肉痙攣,往往造成癱瘓的錯覺。偶有面板感覺異常、過敏或肌肉不自主痙攣。此時除出現上述的三角架徵和hoyne 徵外,laségue 徵(膝關節伸直時,屈曲髖關節引起的疼痛)亦常陽性。約半數患者有頸部強直和kernig 徵陽性,並出現腦脊液改變,表明病毒已進入中樞神經系統,並引起腦膜炎。患者可有短暫的意識喪失或嗜睡。可有腹痛、便秘、鼓腸和尿瀦留。本期通常持續3~4 天,偶可短至36h 或長至14 天。罕見病例可缺乏此階段而直接進入癱瘓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