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腦勺腦瘤症狀

後腦勺腦瘤一般指後顱窩室管膜瘤。室管膜瘤發生於腦室的室管膜細胞,好發於後顱窩。室管膜瘤和室管膜母細胞瘤的發病率在兒童後顱凹腫瘤中僅次於髓母細胞瘤和小腦星形細胞瘤而居第3位,發病率為2.19~3.5/100萬兒童,佔小兒顱內腫瘤的6.3%~12%,佔兒童中樞神經系統原發性腫瘤的5%~10%,佔兒童後顱凹腫瘤的18.8%。發病的高峰年齡為4~12歲(75.1%),約60%5歲以下兒童多見,多數學者報道男性多於女性。瘤體多位於四腦室內,少數在腦室旁組織內,呈緩慢、浸潤性生長。瘤細胞亦可脫落於蛛網膜下腔產生播散性種植。

病因:神經上皮組織腫瘤有兩類,一類由神經系統的間質細胞(即膠質細胞)形成稱為膠質瘤;另一類由神經系統的實質細胞即神經元形成。由於從病原學和形態學上還不能將這兩類腫瘤完全區別,而膠質瘤常見,所以將神經元腫瘤也包括在膠質瘤中。神經上皮起源的腫瘤是最常見的顱內腫瘤,約佔顱內腫瘤總數的44%。

症狀:出現頭痛、嘔吐、視盤水腫等顱內壓增高的徵象,但疾病早期的嘔吐症狀多與腫瘤刺激四腦室底的延髓嘔吐中樞有關。腦幹受壓症狀出現早且重是本病的特點,可表現為腦橋或延髓內腦神經核受累徵(如面癱、複視、吞嚥反嗆等)和肌力減弱、腱反射活躍等錐體束徵。部分病人可因頸神經根受壓出現後頸部疼痛及強迫頭位。向後生長壓迫小腦腳或其腹側時,可出現眼震、步態不穩、共濟失調、肌張力降低等小腦損害徵。部分患兒可因腫瘤椎管內種植轉移表現為脊髓受損徵象。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