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常見誤區

慢性鼻竇炎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疾病之一,患者常見的表現為鼻塞、流涕、頭痛、嗅覺減退等症狀,不同程度地影響到患者的日常工作與生活。因此,一旦發病要及早進行治療。

慢性鼻竇炎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中醫中藥。藥物治療方法包括使用鼻用血管收縮劑、鼻噴激素、抗生素、黏液促排劑和中藥等。手術方法包括簡單的穿刺沖洗、內鏡鼻腔鼻竇手術和各種傳統的根治性手術等,缺乏統一的規範。在鼻竇炎的手術治療方面,很多人存在一些誤區,以致慢性鼻竇炎很難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常見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誤區之一:認為手術就可以根除慢性鼻竇炎。目前慢性鼻竇炎的手術方法以內鏡手術為主。實踐證明,與傳統手術相比,內鏡手術是治療慢性鼻竇炎的首選方法。但這種手術的目的是為鼻竇黏膜形態和功能的改善與恢復創造一個結構合理、通氣良好、引流通暢的區域性環境,其本身並不能直接治療慢性鼻竇炎。

誤區之二:一定要等到慢性鼻竇炎非常嚴重了再實施手術。慢性鼻竇炎的病程很長,多由急性鼻竇炎遷延而來。一開始只是侷限於黏膜的病變,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病情的反覆加重,這種黏膜病變會波及到竇壁的骨質,引起骨炎,從而增加治療的難度和臨床治癒率。尤其一些合併鼻腔結構畸形和息肉的慢性鼻竇炎,手術“早做比晚做要好的多”。

誤區之三:把鼻息肉看得比鼻竇炎還要嚴重。慢性鼻竇炎部分會伴有鼻息肉,慢性鼻竇炎引起的鼻息肉是炎症或過敏反應長期作用的結果,並不能代表慢性鼻竇炎的嚴重程度。對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竇炎如果只是簡單的切除鼻腔的息肉,而不去開放鼻竇的通氣引流,那麼切息肉就形同“割韭菜”,難斷其根。

誤區之四:忽視手術後期的綜合治療。慢性鼻竇炎的手術治療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包括手術前、手術期、手術後的多個環節。特別是手術後期持久的綜合治療非常重要,否則容易造成前功盡棄。研究發現,慢性鼻竇炎手術後黏膜與功能恢復大約需要3個月以上的時間。在這期間,開始每隔1至2周可以對術腔進行必要的處理,包括鼻腔沖洗,粘連的分離,囊泡、肉芽和息肉等新生病變的去除等等。此後間隔可以適當延長。同時藥物的使用可以調整,但不可或缺。

綜上所述,以上是治療慢性鼻竇炎常見的四大誤區的介紹,希望大家對慢性鼻竇炎多加了解,積極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