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子癇發生的機制是什麼與哪些因素有關

先兆子癇是一種廣泛的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和妊娠20周後發生的血管痙攣,可能在產後4-6周出現。臨床上定義為高血壓和蛋白尿,伴有或不伴有病理性水腫,是死胎和早期新生兒死亡的第二個最常見的產科原因。

先兆子癇發生的機制是什麼?先兆子癇發生的機制並不確定,許多孕產婦,父親和胎兒因素都與其發展有關。目前認為最重要的因素包括母體免疫不耐受、異常胎盤植入、遺傳,營養和環境因素、心血管和炎症等等。雖然高血壓可能是先兆子癇最常見的症狀,但不應將其視為最初的致病過程。

先兆子癇的特徵是孕婦內皮功能障礙,因此,先兆子癇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原因。與正常血壓妊娠相比,先兆子癇與後期慢性高血壓和心血管發病率與死亡率的風險增加有關。此外,妊娠36周前發生子癇前期或有多次高血壓妊娠的女性患病風險最高。

先兆子癇的潛在機制很複雜,可能是多因素的。心血管疾病和先兆子癇共有的風險因素是內皮功能障礙、肥胖、高血壓、高血糖、胰島素抵抗、血脂異常。研究人員指出,代謝綜合徵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和先兆子癇常見的潛在機制。長期以來,免疫因素被認為是先兆子癇的關鍵因素。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對母體對來自胎盤和胎兒的抗原產生耐受性的障礙知之甚少。這種母胎免疫失調的特徵是子宮自然殺傷細胞與胎兒人類白細胞抗原之間的合作,並導致與急性排斥反應相似的組織學改變。

先兆子癇已顯示涉及多個基因:研究證明超過100個母系和父系基因與先兆子癇的關係,包括已知在血管疾病,血壓調節,糖尿病和免疫功能中發揮作用的基因。嚴重先兆子癇約佔所有先兆子癇病例的25%,極端情況下,該疾病可能導致肝臟和腎臟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和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如果發生先兆子癇相關癲癇發作,則該病症已發展成稱為子癇的病症。關於定義先兆子癇的價值缺乏醫學共識。

因為先兆子癇是一種遺傳和表型複雜的疾病,所以任何單個基因都不可能在其發育中起主導作用。已經提出但尚未證明有助於先兆子癇的其他物質包括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各種脂質分子和合胞體結等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