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概述

  心肌梗塞(myocardialinfarction)是冠狀動脈閉塞,血流中斷,使部分心肌因嚴重的永續性缺血而發生區域性壞死。臨床上有劇烈而較持久的胸骨後疼痛、發熱、白細胞增多、紅細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可發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發病情況〕
本病在歐美國家常見。who報告1986~1988年35個國家每10萬人口急性心肌梗塞年死亡率以瑞典、愛爾蘭、挪威、芬蘭、英國最高,男性分別為253.4、236.2、234.7、230.0、229.2,女性分別為154.7、143.6、144.6、148.0、171.3。美國居中男、女性分別為118.3和90.7。我國和韓國居末二位,男性分別為15.0和5.3,女性分別為11.7和3.4。美國隨訪26年的資料顯示,35~84歲人群中本病年發病率男性為71‰,女性為22‰。其中55~64歲組男女性分別為91‰和25‰,65~74歲組分別為119‰和51‰,75~84歲組分別為168‰和90‰。每年約有80萬人發生心肌梗塞,45萬人再梗塞。本病在我國過去極少見,近年逐漸增多,據北京、上海、哈爾濱、廣州、河北、遼寧、黑龍江等地70和80年代的資料,年發病率為0.2‰~0.6‰,其中城市高於農村,各地相比較以華北地區尤其是北京、天津兩市最高。北京地區16所大中型醫院每年收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例,自1972年開始逐年增多,1979~1980年達到高峰,1981年後有所下降,1984年起又上升,1991年(1492例)病例數為1972年(604例)的2.47倍。上海10所大醫院自1970年以來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病人也逐年增多,1979~1981年達到高峰,1982年後有所下降,1985年後又上升,1989年(300例)病例數為1970年(78例)的3.84倍。
本病男性多於女性,國內資料比例在1.9∶1至5∶1之間。患病年齡在40歲以上者佔87%~96.5%。女性發病較男性晚10年,男性患病的高峰年齡為51~60歲,女性則為61~70歲,隨年齡增長男女比例的差別逐漸縮小。60%~89%的病人伴有或在發病前有高血壓,近半數的病人以往有心絞痛。吸菸、肥胖、糖尿病、和缺少體力活動者,較易患病。本病在春、冬季發病較多,與氣候寒冷、氣溫變化大有關。發病時大多無明顯誘因,常在安靜或睡眠時發病;部分病人則發病於劇烈體力勞動、精神緊張或飽餐之後。此外,休克、出血與心動過速,用力大便亦可誘發。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