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神經脊髓炎的臨床、CT與MRI
視神經脊髓炎的臨床、ct與mri
臨床神經病學雜誌 2000年第2期第13卷 學術交流
作者:薛榮漢 薛愛華 趙合慶
單位:225500姜堰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關鍵詞:視神經脊髓炎;ct;mri
【摘要】 目的 探討視神經脊髓炎(nmo)與多發性硬化(ms)的區別。方法 對32例nmo患者的臨床表現、ct與mri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結果 24例(75%)nmo患者有多次(平均2.9次)緩解復發,復發時症狀僅限於視神經和/或脊髓;頭顱ct和mri檢查均未發現新的脫髓鞘斑塊。結論 nmo與ms有所區別,前者多次復發,病變僅侷限於視神經和/或脊髓部位。支援nmo是一個獨立疾病的觀點。
我們自1980~1998年共收治視神經脊髓炎(nmo)患者32例,現將其臨床表現及ct、mri檢查結果進行分析,以探討nmo與多發性硬化(ms)的區別。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男9例,女23例,男女之比為2∶5。發病年齡16~58歲,平均30.1歲。病程7天~29年,24例(75%)有緩解復發,復發次數1~5次,平均2.9次。其中1次3例,2次8例,3次6例,4次4例,5次3例。
1.2 臨床表現 32例nmo均表現為急性或亞急性起病的單側或雙側視神經及脊髓損害症狀而無其他部位受損的症狀。其中以一側視神經症狀發病者8例(25.0%);雙側視神經症狀發病者10例(31.3%);視神經與脊髓同時受損者8例(25.0%);以脊髓症狀發病者6例(18.8%)。視神經與脊髓(或脊髓與視神經)症狀發病間隔時間為7個月至6年,其中<1年16例,1~2年6例,3~4年3例,4~5年5例,6年2例。視神經病變累及一側者13例(40.6%),累及雙側者19例(59.4%)。雙側視神經乳頭萎縮8例,右側視乳頭蒼白7例,左側視乳頭蒼白6例,雙側視神經乳頭輕度水腫11例。累及脊髓頸段者11例(34.4%),累及脊髓胸段者7例(21.9%),頸胸段同時受累者14例(43.7%)。有緩解復發者24例,復發次數1~5次,緩解復發在臨床上只限於一個病變部位3例,無緩解復發者在臨床上有2個病變部位3例。
1.3 腦脊液檢查 32例患者均行腰穿腦脊液檢查,壓力均正常,潘氏試驗均呈弱陽性,細胞數6~82個,糖、氯化物正常。
1.4 影像學檢查 32例患者頭顱ct檢查均未見異常。mri檢查32例中發現22例(68.8%)有脊髓異常訊號,而腦部無1例有異常訊號。脊髓內有單一病灶11例(35%),多發病灶21例(65%),病灶限於一個脊髓節段或2~4個脊髓節段,其中頸段11例(34.4%),胸段7例(21.9%),頸胸段14例(43.7%)。24例有緩解復發的nmo患者中15例再發時,頭顱ct和mri檢查均未見異常。
1.5 治療和預後 32例nmo患者中18例用皮質激素治療;9例激素加雷公藤治療;5例激素加環磷醯胺治療。出院時視力好轉25例,其餘無明顯變化。19例肌力恢復正常;9例肌力為+級;2例肌力為+級;2例雙下肢肌力0級。
2 討 論
1894年devic首次描述nmo的臨床表現之後有許多文獻報道,到目前為止,國內就報道有300多例[1]。但有關本病是一個獨立性疾病,還是為ms的一種亞型或變異型一直是爭論的問題。近20年來的臨床資料、免疫學、腦幹誘發電位及ct、mri檢查結果表明:nmo與ms存在有不同點[2],我們資料也支援此觀點。本組患者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等資料完全符合劉銀紅等提出的nmo的6點診斷標準[2,3],其與ms確有明顯區別:(1)本組32例onm患者中24例(75%)有多次(平均2.9次)緩解復發,其症狀始終只限於視神經和/或脊髓,並無其它部位受累的表現,而ms是以中樞神經多發性脫髓鞘為特徵,亦有緩解復發及時間多發、空間多發的臨床特徵,常有大腦半球、小腦、腦幹和脊髓多部位受損的臨床表現。(2)32例nmo患者頭顱ct、mri檢查均未見異常,而ms患者頭顱ct檢查可以發現大腦半球的脫髓鞘病灶,其陽性率可達90%以上[4]。mri敏感性強且不受顱骨幹擾,可發現腦幹、小腦等部位更多的病灶。(3)24例有緩解復發的nmo中15例再發時,頭顱ct和mri檢查均未見異常。綜上所述,我們透過臨床資料和ct、mri檢查,認為nmo與ms有所區別。支援onm為一獨立性疾病的觀點。
參 考 文 獻
1 李作漢.張貞瀏,丁寧生.視神經脊髓炎104例臨床分析.中華神經精神科雜誌,1982,15:65
2 fazekas f,offenbacher h,strasser-fuch s.mri of neuromgelitis optica:eridence for a distinct entity.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94,59:1140
3 劉銀紅,蔣雲,王湘,等.視神經脊髓炎――是否是多發性硬化的一個亞型.臨床神經病學雜誌,1999,12:277
4 趙葆洵.多發性硬化的臨床診斷標準.臨床神經病學雜誌,1995,8:8
(收稿1999-12-08 修回2000-01-24)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