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綿藤 - 中藥材
红绵藤,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戟叶悬钩子RubushastifoliusLévl.etVant.的叶。分布于湖南、江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收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吐血,咯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手术出血。
功效作用
功能
收斂止血。
主治
吐血,咯血,尿血,崩漏,外傷出血,手術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製成糖漿。外用:適量,搗敷;或製成藥液溼敷。
藥理作用
明顯加速凝血過程。
相關論述
1、《中草藥通訊》1972,(4):41:“治外科手術及外傷性出血,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出血,泌尿系統出血,婦科出血及血液病引起的出血。”
2、《全國中草藥彙編》:“收斂止血。主治外傷出血。”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止血。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春、夏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薔薇科植物戟葉懸鉤子。
形態特徵
常綠攀援灌木,長達12m,主幹直徑4-6cm。枝圓柱形,灰褐色,長鞭狀,枝頂端落地常生不定根,小枝密被灰白色絨毛,疏生短小皮刺。單葉,近革質;葉柄長2-5cm,密被絨毛;托葉離生,掌狀分裂幾達基部;葉片長圓披針形,長6-12cm,寬2.5-4cm,頂端急尖至短漸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無毛,深綠色,下面密被紅棕色絨毛,邊緣具細小鋸齒,或近基部有2淺裂片,側脈5-8對。花白色,3-8朵成傘房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直徑1.5cm;花萼外密被紅棕色絹狀長柔毛,內面紫紅色;花瓣倒卵形,與萼片近等長;雄蕊多數,排成2-3列,花葯淡黃色,背部稍具絹狀長柔毛;雌蕊多數,花柱疏生絹狀長柔毛。果實扁圓形,直徑1-1.2cm,紅色,熟透時變紫黑色。花期3-5月,果期4-6月。
分佈區域
湖南、江西、廣東、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600-1500m的山坡陰溼處及溝谷土質較疏鬆肥沃的黃壤疏林內或溪澗兩旁的灌叢中。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