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45至55歲多發尿失禁日常多做做盆底肌訓練

隨著年齡增長,女性尿失禁患病率會逐年增高,高發年齡為45至55歲。醫生說,這可能與年齡增長後盆底鬆弛、雌激素減少和尿道括約肌退行性變等有關。而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老年常見疾病也會促進尿失禁進展。若是輕度尿失禁可試試改變排尿習慣,日常多做盆底肌訓練也有助預防或者幫助治療。

令人尷尬的尿失禁,女性45歲—55歲高發

日常多做做盆底肌訓練既能預防又有治療作用

40出頭的患者,性格開朗,每日的廣場舞是她最愛的社交活動。但最近她開始漸漸不願意去參加這樣的活動了,為何?原來她身邊的朋友說她身上經常有尿騷味,漸漸疏遠了她。患者的這種困擾,醫學上稱之為尿失禁。

尿失禁是女性的常見疾病,目前據全球統計,患病率接近50%,其中嚴重的尿失禁約佔7%。

哪些因素會導致女性尿失禁的發生?生活中又如何預防?

最近有一位李阿姨找到諸醫生,50多歲的她剛做了外婆,本是件高興的事情。但她在幫女兒照顧孩子的時候,發現自己一抱孩子尿就會不自主地漏出來,很是難堪。

尿失禁分為壓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以及真性尿失禁等,臨床上幾乎一半以上是壓力性尿失禁或急迫性尿失禁。

壓力性尿失禁是指打噴嚏、用力咳嗽、運動等腹壓增高時出現的不自主漏尿。

急迫性尿失禁則是指與尿急相伴隨,尿急後立即出現的尿失禁現象。

臨床中對於尿失禁有不同程度的診斷,像一般活動及夜間無尿失禁,只是在腹壓增加時會偶發尿失禁,且不需要佩戴尿墊的為輕度,可以先從改變排尿習慣開始。但要是症狀嚴重到尿失禁頻繁發生,需要佩戴尿墊,甚至連躺著都會尿失禁時,就有必要請專科醫生進行藥物或者是手術治療。

輕度尿失禁試試改變排尿習慣

在大講堂的互動環節,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女性尿失禁有沒有方法預防?或是患病後有哪些好的方法治療?對此,諸醫生的建議是,首先要養成良好的排尿習慣。比如不要憋尿,因為膀胱過度擴張會損傷逼尿肌,且膀胱過度充盈時壓力也比較大。再比如每次排尿200至300毫升為佳。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