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別真假近視方法
在長期的臨床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家長憂心忡忡地領著孩子到門診強烈要求鑑別是否是“假性近視”。誠然,重視孩子各方面的成長是正確的,但過分恐懼近視的心理是不必要的。這也和目前仍在流行的假性近視學說不無關係。
假性近視學說主要內容是:在視力降低的青少年中,主要是假性近視眼,假性近視眼是真性近視眼的早期階段,假性近視眼視力“下降得快,恢復得也快”,變化是可逆的,可以預防,也可以治療。假性近視學說的理論基礎是:青少年長期近距離用眼,使調節緊張或痙攣,時間一長,眼軸延長而變成真性近視眼。
現代研究表明,調節是引發單純性近視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形覺剝奪或透鏡去焦的實驗性近視眼研究表明,調節不起主導作用,阿托品等調節麻痺藥物是透過非調節機制阻止近視發展。另外,近視眼的調節並不像以往想象的那樣過度或痙攣,而是相對低下和遲滯。
一個時期以來,我國盛行“假性近視學說”,至今公眾和有些醫務人員仍然非常熟悉和使用“假性近視”一詞。不可否認,這個學說對推動近視眼的學術研究和公眾對防治近視的重視發揮了很大的有益作用。隨著對近視眼研究的不斷深化和長時間的臨床觀察,專家們越來越考慮是否有區分真假近視的必要了。
九十年代中期,我國著名近視眼學者汪芳潤教授等就提出不宜再分真假近視。再看下面幾個事實:歐美諸國並不強調近視的真假之分,最多也限在學術討論範圍;曾經有過假性近視學說的日本和前蘇聯已經不再提及;即便是我國近視高發地的臺灣島內,1992年“衛生署”也明確表態:真假近視區分沒有必要。
假性近視學說在我國盛行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各行各業招工升學對遠視力的苛刻要求、人們對近視眼可治可逆的強烈心理以及眾多五花八門近視治療方法的理論依據。
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和學生的學業競爭異常激烈,近視眼孩子在我們的人群中越來越多,公眾對近視眼也越來越重視。近視眼可治、可逆的強烈心理是假性近視說法在群眾中繼續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少數廠家和機構研製各種近視治療方法和用品並誇大其功效迎合患者心理也在起推波助瀾的作用。曾有一個時期,“恐近病”流行,至今“流毒”沒有肅清,我國成為世界性近視眼治療的超級市場與試驗基地。專家呼籲,理性地對待“遠視力”和近視眼,不要盲目誇大單純性近視眼的危害性。我國視光學的奠基人繆天容教授數十年前就說過:“有點近視又何妨?”我們的注意力更應該集中於青少年的遠視和其他眼病的早期診斷治療,特別是弱視的早期診斷和治療上來,我們熟悉的口號“保護視力,預防近視”應改為“保護視覺,防治眼病”!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