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要如何有效預防艾滋病

  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是很多的,生活中人們要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避免一些疾病的出現,生活中人們不要忽視,積極預防艾滋病的傳播。

  潔身自愛、遵守性道德是預防經性途徑傳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建設精神文明、提倡遵紀守法,樹立健康積極的戀愛、婚姻、家庭及性觀念,是預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傳播的治本之路。性自由的生活方式、婚前和婚外性行為是艾滋病、性病得以迅速傳播的溫床。賣淫、嫖娼等活動是艾滋病、性病傳播的重要危險行為。有多個性接觸者的人應停止高危行為,以免感染艾滋病或性病而葬送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青年人要學會剋制性衝動,過早的性關係不僅會損害友情,也會對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夫妻之間彼此忠誠,可以保護雙方免於感染艾滋病和性病。正確使用避孕套,不僅能避孕,還能減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險。正確使用質量合格的避孕套,不僅可以避孕,還可以有效減少艾滋病、性病的危險。每次性交都應該使用避孕套。避孕套預防艾滋病、性病的效果並不是100%,但遠比不使用避孕套安全。除了正確使用避孕套,其他避孕措施都不能預防艾滋病、性病。男性感染者將艾滋病傳給女性的危險明顯高於女性傳給男性的危險。婦女有權主動要求對方在性交時使用避孕套。

  及早治療並治癒性病可減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險。性病患者比沒有性病的人容易感染艾滋病。患有生殖器膿瘡、潰瘍、炎症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並且也容易將病毒傳染給別人。因此,迅速治癒各種生殖器感染可以減少感染和傳播艾滋病。如懷疑自己患有性病或生殖器感染,要及時到正規醫院或性病防治機構檢查、諮詢和治療,還要動員與自己有性接觸的人也去接受檢查。部分女性感染性病後無明顯症狀,不易察覺,如有高危行為,應及時去醫院檢查和治療。正規醫院能提供正規、保密的檢查、診斷、治療和諮詢服務。不可找遊醫藥販求治,也不要購藥自治,以免誤診誤治,延長病程,增加感染艾滋病的機會。懷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時,應儘早到有條件的醫療衛生單位去做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查和諮詢。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傳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徑,因此要拒絕毒品,珍愛生命。吸毒是一種違法行為,不僅嚴重危害吸毒者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也危害家庭和社會。遠離毒品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吸毒感染艾滋病。與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的人感染艾滋病的危險特別大。不共用注射器、使用清潔注射器或消毒過的注射器,可以有效地減少吸毒傳播艾滋病的危害。與注射毒品的人性交容易感染艾滋病。

  避免不必要的輸血和注射,使用經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的血液和血液製品。依法無償獻血,杜絕販血賣血,加強血液檢測,是保證用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對血液製品進行嚴格的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確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經採供血途徑傳播的關鍵措施。應儘量避免不必要的輸血和注射,使用血漿代用品和自身血液是安全用血的措施之一。必須輸血時要使用經過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的血液和一次性或經過嚴格消毒的輸液器。嚴格執行各項有關消毒的規章制度,是防止艾滋病經血液傳播的重要環節。兒童預防注射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如沒有條件,則必須作到一人一針一管一用一消毒。醫務人員和特種行業酒店、旅館、澡堂、理髮店、美容院、洗腳房等)服務人員所用的刀、針和其他易刺破或擦傷面板的器具,必須經過嚴格消毒。

  關心、幫助和不歧視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預防與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參與和合作,是艾滋病預防與控制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歧視不僅不利於預防和控制艾滋病,還會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疾病受害者,應該得到人道主義的同情和幫助。家庭和社羣要為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營造一個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鼓勵他們採取積極的生活態度、改變高危行為、配合治療,有利於提高病人及感染者的生命質量、延長生命,也有利於艾滋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和維護社會安定。

  艾滋病威脅著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預防艾滋病是全社會的責任。艾滋病在全世界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迅速蔓延。我國艾滋病流行已進入快速增長期。如不能及時、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將會對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建立政府領導、多部門合作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艾滋病預防與控制體系,形成有利於艾滋病防治的社會環境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成功經驗。我國預防控制艾滋病的策略是預防為主、宣傳教育為主、動員全社會參與、實行綜合治理。宣傳教育和改變危險行為已被證明是預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每個人都有權且必須懂得預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識,避免危險行為,加強自我保護。人人都應該把懂得的艾滋病預防知識告訴其他人。向青少年宣傳預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識,開展學校性教育,保護青少年免受艾滋病、性病的危害,是每個家庭、每個學校、每個社羣和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生活中人們要注意瞭解,以此希望患者對該病引起重視,要注意瞭解這種疾病的危害和治療方法。爭取在第一時間裡治療,爭取早日的康復!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