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損傷的早期表現

嬰兒腦損傷是指出生前到1歲各種原因導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包括先天性腦發育不良及嬰兒期危重疾病所留下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可表現為:神經發育異常、中樞性運動障礙、智力低下、癲癇、視聽障礙等。

腦損傷兒如果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往往可以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能儘量減少腦損傷所導致的後遺症。但是很多家屬因為缺乏腦損傷早期症狀的相關知識,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下面列出幾項常見的腦損傷早期症狀:

1、在新生兒期一個月之內)的小孩不會吸吮或吸吮無力或拒乳;

2小孩安靜少動,哭聲微弱或持續哭吵、難安撫;

3、小孩全身發硬,身體緊繃,頭背屈或頭偏向一側。

4、僵硬,尤其在穿衣時,上肢難穿進袖口;換尿布時,大腿不易外展掰開);

5、小孩長到1~3個月時,還會出現緊握拳,拇指內收,不注意看人,面部表情淡漠,俯臥位不能抬頭;

6、4~5個月時,眼睛不靈活,不會追視物件,不注意看人,表情呆板,不會翻身,俯臥位抬頭小於90°,不主動伸手抓物或只用一隻手抓物;

7、6個月後異常姿勢明顯如手仍握拳,足尖著地,雙下肢交叉等,同時伴有明顯的運動發育落後。

腦病後期的治療主要是營養腦細胞和康復訓練。寶寶出生後0-2歲是腦發育最迅速的階段,其可塑性在生後半年內最強,對腦病患兒干預越早越好。在新生兒期根據評分給予不同的感覺、聽覺及視覺刺激,干預1-6個月,主要包括育兒刺激,功能訓練與穴位按摩,訓練發音,運動體操,水療撫摸按摩和針灸等治療,若有腦實質損害則應給予藥物干預。一般輕症患者預後良好,對運動能力不會有影響,不會有後遺症。只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堅持康復治療就可以了。而病情危重者,可遺留後遺症,如智力低下,癲癇和腦性癱瘓。

早期症狀對於兒童腦損傷的早期診斷非常重要,因此應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