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治療“六誤區”

  誤區一 明知有病不願吃藥

  有些病人雖然已被確診為高血壓病,但自覺沒有什麼特別難受的症狀,或對吃藥感到厭煩,或擔心吃藥“上癮”,或擔心藥物會有副作用而拒絕服用降壓藥,使得血壓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控制血壓的目的是保護心、腦、腎等靶器官,防止心腦血管意外、腎病等高血壓併發症的發生。血壓在150/90mmHg左右、血壓輕度偏高的患者可以先不吃藥,透過改善生活方式來進行調控;但如果觀察3~6個月後,血壓仍控制不好,就必須用藥物控制。而血壓高於150/90mmHg的患者,必須用藥物控制血壓。長期的臨床實踐證明,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副作用是可逆的、輕微的,只要嚴格按照醫生的指導用藥,應該是安全的。因此高血壓患者不要害怕藥物治療。

  誤區二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許多高血壓患者只在自己感到不舒服時才服降壓藥;還有的患者測量血壓不高就不吃藥,等到血壓升高後再服藥。其實,這些做法都是很不科學的。降壓藥吃吃停停,會引起血壓忽高忽低,上下波動。有研究證實,血壓經常波動對人體危害很大,甚至比輕、中度高血壓本身的危害還要大。需要指出的是,高血壓病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目前尚沒有任何辦法和任何一種藥物能從根本上治癒高血壓,因此需要終身用藥物控制。在目標血壓達到後,可在醫生指導下調整劑量,按有效的維持量長期服用,切忌自覺症狀良好後便突然停藥。

  誤區三 跟著別人經驗用藥

  在門診可以經常看到一家多個高血壓患者吃同樣藥的情況,結果有的血壓控制較好,而有的控制不好。還有些高血壓病人不到醫院去看醫生,而是跟著別人的經驗自己到藥店買降壓藥。實際上,一方面高血壓病因複雜,臨床分型很多,每個人因年齡不同、自身高危因素不同、合併性疾病不同,對藥物的反應性、適應性和耐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另一方面目前的降壓藥品種很多,各種藥的效能也各不相同。因此,高血壓病人不能用同一個固定的模式服藥,而應堅持“個體化”的用藥原則。所以高血壓病人首先應到醫院進行一些必要的檢查,包括血液、尿液、心電圖以及一些生化和其他血壓血管方面的檢查,讓醫生正確評估高血壓患者的整體現狀,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