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絲帶飄揚著沉重的愛

  1981年12月 1日第一個艾滋病病例被診斷出來,於是,全球衛生部長會議在英國倫敦召開,艾滋病預防計劃的高峰會議上提出將這一天作為艾滋病日,旨在提高公眾對HⅣ病毒引起的艾滋病在全球傳播的意識。從此,這個概念被全球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慈善機構採納。世界艾滋病日標誌――“紅絲帶”的來歷

  在20世紀80年代末,人們視艾滋病為一種可怕的疾病,艾滋病患者受到歧視。美國一些藝術家為了悼念因艾滋病而死亡的同伴,並用紅絲帶表示對他們的紀念,同時發起“倡導尊重艾滋病患者人權,推廣預防艾滋病”的社會公益活動。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會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齊聲呼籲人們的理解。他們把一條長長的紅絲帶拋向會場的上空,支持者們將其剪成段,並用別針將摺疊好的紅絲帶標誌別在胸前。環繞成的圓圈,代表對艾滋病感染者的關愛之“心”。從此,紅絲帶有了生命的意義,成為艾滋病防治的象徵,它象徵著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關心與支援,象徵著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平等的渴望,象徵著要用“心” 來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

  一條飄動的紅絲帶連線著五洲四洋的無限愛心。

  大學生性觀念調查

  不久前,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天津商業大學等六所高校團委、學生會和志願者協會分發出總共436份《聯合對“艾”――大學生性觀念調查》,成功回收412份,其中男性參與調查者202名,女性參與調查者210名,從中可以看出天津市大學生對待性的觀念以及對待艾滋病患者的態度都已經展露出更加寬容之心……

  天津艾滋病感染者數量還在上升大學生感染數量增加

  “不要疏忽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認為艾滋病不可能降臨到自己身上。”這是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所主任、衛生部愛滋病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朱效科最想告訴大家的。

  艾滋病真的離我們很遠嗎?天津市艾滋病感染者真實的現狀是怎樣的?

  在朱主任看來,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還在開始階段,“像多集電視連續劇一樣,剛剛開始”……

  高危人群的生命之重

  老方化名)是天津市“同性戀”人群當中的一員,今年已經快50歲的他幾年前與妻子離婚,現在過著獨居的生活。雖然結婚前他就發現自己更喜歡男性,但那時的他並不清楚這是為什麼,更無法對他人傾訴自己的苦悶……

  艾滋病患者的憂鬱

  曾經以為自己就要這樣地死去了,一個人孤獨地躺在那張床上,沒有任何親人好友在自己身邊,因為他不敢向任何人說:“我是艾滋病患者。”

  一名患者查出患有艾滋病時,他才剛剛34歲……

  中國艾滋高發區量早發現者桂希恩教授:需正確引導

  “目前找我來看病的大學生在武漢已有35人!”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傳染病科主任桂希恩教授嘆息著,反覆重複著“35”這個數字,讓他感到傷心的是,他最近接觸的幾名大學生艾滋病患者,在原本一生中最好的年紀應該是讀書、去學習掌握知識、掌握技能,結果這個時候發現艾滋病。“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

  “中國民間防艾第一人”高耀潔

  高耀潔,81歲,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退休教授。中國首位國際衛生組織“健康與人權”獎獲得者。她最早揭開河南“艾滋病村”之謎並勇敢地說出真話,被譽為“中國民間防艾第一人”……

  預防艾滋病:防艾滋的10條基本知識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到底是什麼?

  對人的身體健康到底有多嚴重的危害性?

  我們該如何預防艾滋病呢?

  其實缺乏預防性病艾滋病知識是造成艾滋病傳播的主要原因。在此,本刊為您綜合了關於艾滋病的各種資訊,為您推薦各種相關知識,希望您能提高自我防護能力,這也是目前預防和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向全社會宣傳預防艾滋病的科普知識,是我國預防和控制艾滋病傳播和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為了向公眾提供重要的而且準確的知識資訊,衛生部於1998年10月編髮了《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知識要點》,其中最為重要的內容有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10條基本知識。

  1 艾滋病是一種病死率極高的嚴重傳染病,目前還沒有治癒的藥物和方法,但可以預防;

  2 艾滋病主要透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

  3 與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不會感染艾滋病;

  4 潔身自愛、遵守性道德是預防經性途徑傳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 正確使用避孕套不僅能避孕,還能減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險;

  6 及早治療並治癒性病可減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險;

  7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傳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徑,因此要拒絕毒品,珍愛生命;

  8 避免不必要的輸血和注射,避免使用未經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的血液和血液製品;

  9 關心、幫助和不歧視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預防與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10 艾滋病威脅著每一個人和每一個家庭,預防艾滋病是全社會的責任。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