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菌毛囊炎治療方法

孢子菌毛囊炎病原菌為馬拉色菌,不僅能侵犯面板表面和毛囊漏斗部頂端,亦能侵犯毛囊深部。長期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會促發病原菌在毛囊內大量繁殖,其脂肪分解酶使毛囊的甘油三酯變為遊離脂肪酸,刺激毛囊口產生脫屑,引起毛囊導管阻塞。細胞碎屑積聚和遊離脂肪酸的刺激,引起阻塞的毛囊擴張,繼而破裂,內容物釋放入組織而產生炎症。多見於中青年男性,好發於頸部、前胸與肩背部,典型的皮損為半球形炎性毛囊丘疹或小膿皰,形態和大小較一致,密集或散在分佈,數目很多,可有癢感,不併發花斑糠疹,少數患者的皮損可發生於面部。

孢子菌毛囊炎症狀初起為與毛囊口一致的紅色充實性丘疹或由毛囊性膿皰瘡,以後迅速發展演變成丘疹性膿皰,中間貫穿毛髮,四周紅暈有炎症,繼而乾燥結痂,約經1周痂脫而愈,也有反覆發作,多年不愈,也可發展為深在的感染,形成癤、癰等,一般不留瘢痕。皮疹數目較多,孤立散在,自覺輕度疼痛。小兒多發於頭部,愈後可留有小片狀禿髮斑。皮疹形態相對單一。主要表現為紅色毛囊性較粗大的圓頂狀丘疹,有少許膿皰。自覺有輕度癢感或不適感。鏡檢在毛囊角栓內發現短粗菌絲或成堆的圓形或卵圓形厚壁孢子,或培養有奶油色酵母樣菌落生長。病理檢查毛囊腔內見碘酸雪夫染色,陽性而澱粉酶陰性的球形或卵圓形的芽生孢子,檢查結果結合典型症狀,診斷不難。

本病侵犯毛囊,部位較深。外用一般抗真菌藥效果較差,含有滲透劑的外用抗真菌藥療效顯著,但易反覆發作。鐳射治療效果比較好。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