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技術在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中的應用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cong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是一種常見的先天畸形,此病的關鍵在於早診治,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主要原因是髖臼和股骨頭先天發育不良或異常。主要發生在髖臼、股骨頭、頸和關節囊四部分。髖關節是人體承重較大的關節,其結構與功能相適應,髖關節形態的改變導致髖關節的力學特性的改變;動力學特性的改變又促使形態的改變,國內外學者在這方面作了許多研究工作。目前診斷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主要是醫生根據x線片,可外觀及整體顯示病變的髖關節,而對病變的細微結構顯示無能為力,更不能多方位顯示髖臼窩的形態以及和股骨頭的相鄰關係;常規ct可顯示髖關節的細微結構,但無法實際顯示三維關係;3dct可以客觀反映髖關節各骨的立體結構,對髖臼及股骨頭進行分離重建,360°空間任意角度觀察,3dct是在2dct的基礎上將整體與區域性完美的結合。
(1) 在cdh分型中的優勢:azuma等利用3dct對 髖關節脫位患者進行手術前後觀察,對6例股骨頭覆蓋狀況進行了細緻的研究,發現髖臼前上、前後聯合的大部缺損,且特別指出3dct能充分檢出髖臼後唇的缺損,提出3dct顯示不同型別的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並實施相應的手術。lang等對兩名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患兒進行3dct手術前後的對比研究,結果發現1例股骨頭的後覆蓋缺陷,並得到手術證實,第2例未見異常,與臨床相符。roach利用3dct對14例髖臼發育不良患者手術前後進行對比,結果發現:股骨頭失去圓形結構,髖臼改變明顯的部位是髖臼上緣不同程度的缺損,並且患兒多為半脫位,提示有造蓋的需要,半脫位也見於髖臼前方的缺損,臼窩輕度前傾;後脫位多為全脫,且多見於整個髖臼發育淺。lafferty等對33例不同時期的cdh標本進行了解剖與3dct的對照研究,認為3dct在cdh的髖臼形態學分類中起至關重要作用。butler manuel等也對髖臼發育異常的型別進行研究,相繼提出了髖臼發育不良的三種型別:前缺陷、後缺陷、前後聯和缺陷。kim等全面地報道了髖臼發育的病理形態,並提出缺損部位與疾病種類有關,對24例神經肌肉疾病(neuromuscular disease;nad)進行3dct檢查,提出了髖臼缺損型別,以及缺損部位與關節脫位及半脫位的位置有關,其型別有:髖臼後缺損(37%),前缺損(29%),中上缺損(15%),混合缺損(19%),作者提出髖臼後缺損僅見於神經肌肉疾病引起的髖臼發育不良,不存在於先天性髖關節脫位。3dct可以在術前充分了解髖臼缺損的位置、程度及與股骨頭的關係,並對分型有
重要意義。
(2) 在定量分析方面的優勢:股骨頭脫位、髖臼發育差和股骨頸前傾角(fna)的增大是髖關節脫位的三個主要骨性變化,很多學者不僅在形態學方面進行細緻研究,在引數測量方也進行了多方面研究,透過引數測量來反映形態的變化。3dct不僅具有x線及2dct的許多測量功能,如:股骨頸前傾角(fan),髖臼角(c-e角),髖臼指數(ai),髖臼指數深度比[ai(d/w)]等,而且擴大了其測量範圍,3dct可以對骨盆整體及可旋轉觀察測量,不受骨盆畸形的影響。計算機提供量化分析,計算股骨頭與臼的偏心率以及股骨頭的覆蓋率,更好地瞭解股骨頭與臼的相稱性,指示覆位的可行性及復位所需的距離。
(3) 對cdh手術的指導意義:3dct不僅在cdh的分型診斷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手術的方案制定中也扮演重要角色。髖臼的形態、缺損部位、程度均能透過3dct清晰顯示,3dct能在術前對股骨頭的覆蓋程度、髖臼的深度及髖臼開口的角度作出很好的評估,又可以明確關節造蓋的位置和所需骨塊的大小,以避免髖臼成形術治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造成植骨過高的問題;還可利用3dct觀察髖臼上緣骨質發育情況,尤其可清晰觀察骨贅,術前確定最佳植骨部位,提高植骨成活率。klaue等利用3dct對於chiari截骨術的預後進行研究,認為chiari截骨術和關節外增補術雖然減輕了關節面的壓力,但增補材料與髖臼易形成滑囊,造成手術的失敗,以往2dct難以評估手術的預後,3dct解決了這一難題。在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全髖置換術前,3dct用於術前模型的製作,實驗證實,三維ct製成的模型比根據二維測量所得資料製成的模型更精確,模型在術前排演、術後估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