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簡易降壓法
高血壓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之一,全稱“原發性高血壓病”,是以安靜狀態下持續性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表現的一種常見慢性疾病。病因至今未明,一般認為與長期工作緊張、精神刺激及遺傳有關。本病歸屬於中醫“頭痛”、“眩暈”、“肝風”等範疇,多因情志失調、飲食失節、內傷虛損等導致肝腎陰陽失調所致。林女士介紹的簡易降壓法,是她多年在養生保健過程中體驗出的一種有效降壓法。林女士選用的百會穴、湧泉穴及雙腳後跟部,均為防病治病、養生保健、降低血壓方面的要穴。百會穴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線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為手足少陽、足太陽、督脈、足厥陰經之交會穴,具有平肝熄風、醒腦蘇厥作用。主治頭痛、眩暈、中風失語、健忘、不寐等病症。湧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為足少陰腎經穴,其經脈“上貫肝膈”,“絡心”,取之既可協調陰陽,安神開竅,又可滋水涵木、潛陽熄風,治療神志異常和頭痛、眩暈等症。以上兩穴配合叩擊雙腳後跟與早晚操作“腹式呼吸法”,可激發經氣,使血流加速,代謝旺盛,改善機體功能,增強抗病能力,使臟腑調和、陰陽平衡,以增強降壓效果。同時每天早晨空腹配合食用米醋、蜜、香蕉及黑豆汁,又可加強康復保健的作用。
穴位按摩屬於中醫外治法的範疇。它不同於以內服藥物為主的內治法,在家庭自我保健中具有其獨特優點。但在具體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幾點事項:
1、穴位按摩前要剪掉指甲,以避免因指甲過長而損傷面板,並要注意觀察手法操作的反應,如有不適或發生異常情況,可暫停,待到症狀消失後再進行治療。
2、在飢餓、疲勞、精神緊張或情緒不安時,不宜立即進行穴位按摩;對身體瘦弱、氣血虧虛者,手法刺激不宜過強。
3、患者要明確診斷,要知道自己哪些部位不舒服,患的什麼病,然後對症治療。在運用手法治療時要適當選擇正確的體位,使病人感覺舒適,肌肉容易放鬆,便於操作。
4、穴位按摩時選穴要準確,手法掌握要熟練,操作運用時手法力量要均勻、柔和,不要過輕或過重。被直接治療的穴位或部位可塗上一些潤滑劑,如按摩乳、油等,一是可潤滑面板,避免擦破面板,二是可增強治療效果。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