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的遺傳因素明顯

遺傳因素明顯致病基因上百
由於精神病致病機理尚未完全清楚,因此,醫學專家們從分子遺傳學、細胞遺傳學、臨川遺傳學等多個角度對進行分析。研究表明,先天性遺傳障礙、細胞染色體異常、與精神病人的血緣關係,是造成精神病的原因。在各種有可能導致精神病發病的因素中,遺傳因素的作用達到了80%。嶽偉華舉例說,如精神分裂症就具有很強的家族聚集性,遺傳傾向性很高。
與精神病致病機理研究密切聯絡的是:已經發現了上百個致病基因。2000年5月,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蘇格蘭人類遺傳研究所的科學家聲稱,他們發現了兩個與精神分裂症有關的基因。2001年3月,德國科學家稱,他們可能發現了與緊張性精神病有關的一種關鍵基因wjl1,這種基因導致的遺傳性精神病會使人出現幻覺、錯覺,行動也會變得失常。
醫學專家公認的重大突破是2001年人類基因組排序草圖的完成,在這一基礎上,各國科學家普遍指出,基因缺陷是許多嚴重精神病產生的重要因素,現已發現了約40個基因可能會與恐懼症的形成有關;另外,有一半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顯然是有基因缺陷,而且這些缺陷經常出現在第6和第8條染色體上。
“神經遞質”為中國學者突破性進展
最近幾十年來,我國精神病研究主要集中於神經遞質放面,由於臨床效果很好,已經被國際精神病學界所矚目。
所謂“神經遞質”,是負責在神經細胞之間傳遞資訊的化學物質。多巴氨和五羥酸氨受體是兩種主要的負責在神經細胞間傳遞資訊的化學物質。臨床上把藥物直接作用於多巴氨和五羥酸氨受體上,產生了很好的效果。由此我國學者明確提出了精神病致病機理的多巴氨假說。
目前,我國精神病學者主要關注穀氨酸、神經發育假說,以及氧自由基的損害作用等問題。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多基因―多因素模型,基因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影響或觸發了遺傳效應進而改變了個體的發育過程。
醫學專家認為,胎兒時期的神經系統發育程序會對人的一生產生影響,如果胎兒時期神經發育受到影響,成年時期會發現腦結構異常。因此,透過胚胎時期神經系統的研究,尋找和基因緊密聯絡的臨床生物標誌,能夠進一步確定哪些基因與精神病的致病機理可能相關。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