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到底切不切?

包皮到底切不切?這是包莖寶寶家長問的最多的一句話,但從中可以看出家長已經認定寶寶的包皮是一定要切的,只是來問醫生何時適宜做手術。那麼家長的這種認識正確嗎?小兒包莖都需要行包皮環切術來治療嗎?希望這篇科普小文能讓家長正確認識小兒包莖,採取合理的治療。

包莖是指包皮口狹小,而包皮不能翻轉顯露陰莖頭,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

先天性包莖可見於每一個正常新生兒及嬰幼兒。1歲之內的嬰兒僅有少數包皮與陰莖頭可自行分離。3―4歲時由於陰莖及陰莖頭生長,包皮可自行向上退縮,外翻包皮可顯露陰莖頭。包皮過長是小兒的正常現象,並非病理性,無感染的症狀無需過早干預治療。11―15歲時有近70%的包皮可完全上翻至冠狀溝,陰莖頭即可裸露出來。16―17歲時,僅僅不足5%的孩子還存在包莖。可見:超過95%的小兒先天性包莖是沒必要過早行包皮環切術來干預的。有些小兒的包皮口非常細小,排尿時陰莖前端出現鼓泡現象,尿線細,排尿時間長,甚至排尿困難,如有這些症狀需要到專業醫院行包皮擴張治療即可解決,而非盲目行包皮環切術。

後天性包莖多繼發於包皮炎及包皮、陰莖頭的外傷,發生率1%左右。由於急性包皮炎,反覆感染,包皮口逐漸形成瘢痕而失去彈性,包皮口面板失去擴張能力,包皮不能向後退縮,因此不能自愈,這種病理性的包莖就有必要行包皮環切術來治療了。

包皮環切術的適應症為:1.包皮口有纖維瘢痕狹窄環;2.反覆發作的陰莖頭包皮炎。包皮環切術畢竟是個手術,與其帶來的手術風險相比,嚴格把握手術適應症則更為重要。

綜上所述,還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小兒包莖要和小陰莖、隱匿陰莖、陰莖陰囊轉位、陰莖陰囊融合等疾病相鑑別,以免錯過手術時機,延誤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