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是腦中風的後遺症表現!

  哪些是腦中風的後遺症表現!腦中風是一種生活中的常見病、多發病,對人們的健康有著很大的威脅,腦中風在治療後常常存在著後遺症,那麼哪些是腦中風的後遺症表現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腦中風的後遺症表現

  1、麻木  患側肢體,尤其是肢體的末端、如手指或腳趾、或偏癱側的面頰部面板有蟻爬感覺,或有針刺感,或表現為刺激反應遲鈍。麻木常與天氣變化有關,天氣急劇轉變、潮溼悶熱,或下雨前後,天氣寒冷等情況下,麻木感覺尤其明顯。

  2、嘴歪眼斜  一側眼袋以下的面肌癱瘓。表現為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露齒。鼓頰和吹哨時,口角歪向健側,流口水,說話時更為明顯。

  3、中樞性癱瘓  中樞性癱瘓,又稱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或稱痙攣性癱瘓、硬癱。是由於大腦皮層運動區錐體細胞及其發出的神經纖維――錐體束受損而產生。由於上運動神經元受損,失去了對下運動神經元的抑制調控作用,使脊髓的反射功能“釋放”,產生隨意運動減弱或消失,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出現病理反射,呈痙攣性癱瘓。

  4、周圍性癱瘓  周圍性癱瘓,又稱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或稱弛緩性癱瘓、軟癱。是因脊髓前角細胞及腦幹運動神經核,及其發出的神經纖維――脊骸前根、脊神經、顱神經受損害產生的癱瘓。由於下運動神經元受損,使其所支配的肌肉得不到應有的衝動興奮,臨床上表現為肌張力降低,反射減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縮,但無病理反射。

  5、偏癱  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側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它是急性腦血管病的一個常見症狀。也是腦中風常見的後遺症。輕度偏癱病人雖然尚能活動,但走起路來,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癱瘓的下肢走一步劃半個圈,我們把這種特殊的走路姿勢,叫做偏癱步態。病情嚴重者常臥床不起,喪失生活能力。

  急性腦血管病人為什麼會發生偏癱呢?主要是大腦半球皮層運動中樞受損的緣故。從人的大腦半球分工來講,右側大腦半球透過運動中樞管理著左側肢體運動;左側大腦半球,透過運動神經管理著右側肢體運動。任何一側發生病變,都會導致對側偏癱。兩側大腦半球最易發生病變的部位是內囊。因為這裡主要是由一個叫豆紋動脈的小血管供應血液,而豆紋動脈是從大腦中動脈垂直分出的,管徑小,壓力大,受血流衝擊時,容易破裂出血。所以,又叫做出血動脈。是發生腦出血的好發部位,但當血壓下降,血流緩慢時,又容易形成血栓。而內囊區神經纖維排列很緊密,上行和下行的纖維都從此處穿過,一旦受損,便產生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偏盲,即所謂的“三偏徵”。部分病人還可見患側肢體發紺、浮腫。

  6、失語  失語是腦血管病的一個常見症狀,主要表現為對語言的理解、表達能力喪失,是由於大腦皮層(優勢半球)的語言中樞損傷所引起的。語言中樞有兩個:一個叫語言運動中樞,位於主側半球的額下回後部。這個中樞支配著人的說話,如果這個中樞損傷,會使患者喪失說話能力,不會說話。但能理解別人說話的意思,常用手勢或點頭來回答問題。根據病變的範圍,可表現為完全不能說話,稱完全性失語。或只能講單字、單詞,說話不流利,稱為不完全性失語。這種情況叫做運動性失語。另一個語言中樞叫語言感覺中樞,位於主側半球顳上回後部。此中樞可以使人能夠領悟別人說話的意思。如果這個中樞受損,則引起患者不懂別人說話的內容,不理解問話。但這種人語言運動中樞完好,仍會說話,而且有時說起話來快而流利,但會答非所問,這種情況叫感覺性失語。

  在臨床上常會遇到有些中風病人,雖然都是同側偏癱。但有的失語,有的卻不失語,這是什麼原因呢?這主要是語言中樞部位不同。醫學上有個規律,習慣用右手寫字、拿東西的人叫右利手,其語言中樞在左側大腦半球,常常把其左側大腦半球稱為主側半球(優勢半球),如果其左側半球受損。就會發生右側偏癱和失語。相反,如果習慣用左手,叫做左利手,語言中樞在右側大腦半球。我們稱其右側大腦半球為主側半球。若其右側半球受損,左側肢體會發生偏癱和失語。當“右利手”的人,發生左側偏癱時,不會失語;而“左利手”發生右側偏癱時,也不會出現失語。

  在中風病中,最常見的是運動性失語,其次是感覺性失語。如果兩者並存者叫做混合性失語。這種病人自己不會說話,也不理解別人說話的意思,這是病變損及優勢半球的額葉、顳葉所致。除上述情況,還有一種失語,叫做“命名性失語”。其特點是:病人理解物品的性質和用途,就是叫不出名字。如指著牙刷問病人“這是什麼東西?”他會答“刷牙用的”。拿著茶缸問病人“這叫什麼名字?”他會說“喝水用的”。病人心裡明白,就是叫不出名字,所以叫命名性失語。

  命名性失語的中樞,在優勢半球顳葉後部和頂葉上部,當這個部位受損時,就會發生上述情況的失語。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