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秋季腹瀉特點是什麼
腹瀉是指大便次數較平時明顯增多,或大便性狀改變,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粘液。引起腹瀉的原因很多,分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兩類。
非感染性腹瀉系各種因素刺激小腸或大腸分泌過多的水、電解質超過吸收能力時而引起的腹瀉,此種腹瀉的特點是糞便液體的離子含量與血漿類似,禁食後腹瀉仍持續,糞便中無膿血,一般無腹痛。分泌性腹瀉除見於細菌毒素外,還可見於內泌素腫瘤、濫用緩瀉劑、膽鹽吸收障礙、脂肪酸吸收障礙、甲狀腺功能亢進等。餵養不當或氣候突然變化等,都可以引起非感染性腹瀉。
感染性腹瀉秋季通常是由細菌感染所致,大便一般多有特殊的腥臭味。秋季腹瀉則多由輪狀病毒引起,多發生在秋季,因而稱為秋季腹瀉。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目前秋季腹瀉的患兒有增多趨勢。
秋季腹瀉有其特點:秋季腹瀉高峰一般在天氣轉冷的乾燥季節;多發生在6-24個月的小兒,少見於4歲以上的孩子;大部分小兒症狀為“先吐後拉”,因為輪狀病毒可以經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所以發病較急,常常開始表現為發熱流涕等“感冒”症狀,病初1至2天,常常發生嘔吐,隨後出現腹瀉;大便三多:次數多、量多、水分多。24小時內腹瀉,少則一天數次至數十次,大便呈清水樣或蛋花湯樣,有時呈白色米湯樣,多無特殊腥臭味。
專家提示,秋季腹瀉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一般無特效藥治療,多數患兒在一週左右會自然止瀉。在很多缺醫藥的貧窮地區,不用藥物治療,只是靠口服補液,絕大多數的患兒也能痊癒。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