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血管病變

大血管病變:是指肢體大、中、小動脈硬化性狹窄或阻塞而言。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動脈粥樣硬化之間並無組織病理學的差別,但糖尿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更高,年齡更小,病變發展較快,病情較重,致殘率和病死率較高。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機制比較複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血管內皮損傷:是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因素。糖尿病患者由於多種病理因素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功能紊亂,內皮下膠原組織暴露,引起血小板聚積、沉澱,並釋放血栓素b。

2、前列腺素e2等,促進血管收縮,還可刺激釋放vmf和抑制pgl。

2、pa的產生,促進血栓形成,還可刺激血管壁中層平滑肌纖維細胞增生,併吞噬大量膽固醇脂類,生成粥樣斑塊。在動脈硬化的基礎上,更易形成血栓。

脂肪代謝紊亂:糖尿病患者體內呈高胰島素血癥,能增加脂蛋白合成,抑制脂肪、膽固醇酯分解,促進高脂蛋白血癥形成,從而刺激動脈壁細胞攝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血管平滑肌增生,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如胰島素水平過低,可使脂蛋白合成減少,也使周圍組織降解ldl減少,血脂升高,且胰島素不足使動脈壁抗損傷和修復能力降低,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機會增加。

血液流變學異常:糖尿病患者血小板黏附性、聚集性增高,血液黏度增高,血液呈高凝狀態是其病理生理特點。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的作用,主要是由於花生四烯酸代謝亢進促進血栓素a2增多,血管內皮損傷後pgh合成減少,從而使血小板內的camp減少所致。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