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是如何對大腸癌進行診斷的?

我們的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為什麼大腸癌的發病率卻沒有降低。大腸癌給我們早晨很大的困擾。只有及時的發現大腸癌,並及時的治療,才能減少大腸癌的危害。那麼對於大腸癌早期如何進行診斷你都知道哪些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大腸癌的診斷。

1腸鏡操作方法

醫生操作腸鏡的熟練程度及採取的方法,對檢出的結果有較大差異。專家認為:應採用單人操作法,使腸鏡操作動作更協調,能更加準確地觀察病變的細微結構。國內95%的醫生採用雙人操作的落後方法,應儘快淘汰;腸鏡檢查進鏡時間3~5min,退鏡不少於7min;每一腸段,反覆進退鏡觀察不少於3次;應儘量正面觀察,反覆地吸氣、充氣,有利於消除盲區,尤其是皺襞後面不易觀察的病變;放大內鏡,應從低放大倍率開始,逐漸擴大到最大倍率觀察,利於病變性質的判別。

2放大內鏡

放大腸鏡的使用,達到分辨病變微細結構、腺體形態甚至細胞結構改變的目的。目前,一般放大內鏡可放大成像200倍。這種放大內鏡檢查的目的,是透過觀察腺管開口型別及變化確認病變。已接近組織學診斷,對錶淺型病變包括Ⅱc病變的定性診斷很有幫助。而比較新的兩種結腸鏡檢查技術:細胞內鏡(en-docytoscope)和顯微內鏡(endomicroscope),其分別達到對細胞擴大1125倍及對內鏡成像放大1000倍,前者可見細胞核和細胞結構,後者可看細胞和亞細胞結構。對炎症性腸病癌變的診斷率與金標準比較,準確性達到90%。但是單純使用放大內鏡檢查,對平坦型和淺凹型腺瘤易漏診。這類腺瘤較之隆起型病變,癌變時間早,惡性程度高,進展速度快。

3超聲內鏡

超聲內鏡(EUS),尤其是20Hz超聲內鏡及其超聲探頭的開發,使其對黏膜病變的辨別能力大大提高,在常規內鏡檢查的基礎上做EUS,可顯示黏膜面及黏膜以下各層組織的變化,根據癌腫瘤的影像學特徵,判斷癌的浸潤深度。如黏膜內癌(m癌)、黏膜下層癌(sm癌)。固有肌層癌(pm癌)、漿膜層癌(ss,s癌)。對結腸的平坦型病變,常規觀察難以確認,選擇超聲內鏡輔助觀察,可以確定病變起源於腸壁的哪一層,或病變浸及的深度和範圍。有報道,EUS對黏膜下腫瘤和腸外壓性隆起診斷率均為100%,明顯高於單純腸鏡檢查(43.48%和43.75%)。EUS對黏膜下腫瘤的診斷與病理的符合率為97.97%。

以上就是對大腸癌診斷方法的介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如果在生活中經常出現一些類似大腸癌的症狀表現,希望大家不要猶豫,請及時的去醫院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才有可能治癒。希望大腸癌患者早日康復。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