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多吃雞肉可遠離腸癌 飲食重口味警惕大腸癌

  我國直腸癌發病年齡中位數在45歲左右。青年人發病率有升高的趨勢。國外新的研究顯示青少年時期常吃雞肉,長大後患腸癌的可能性比較小。科學家發現家禽類肉降低青少年患腸腫瘤約20%的風險,減少直腸癌高達50%的風險。美國波士頓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專家做了這項研究,研究表明雞肉似乎降低了患腺瘤的風險,腺瘤惡性發展就是早期直腸癌的前兆。

多吃雞肉可遠離腸癌

  兒童多食用雞肉的飲食方式減少患腸癌的風險。這項研究是第一個關於青少年食用肉類與減少腸道癌症風險之間的關係。英國每年超過40000的人被診斷為腸道癌症。該病死亡率極高,大約每年死亡人數達到16000人,因為很多患者忽視早期症狀的預警訊號,一旦發展為癌症只有先進的醫療技術才能控制病情。

  高脂和紅肉(烹飪前呈現綰焐的肉)的飲食方式,以及缺乏運動的生活方式,這些都被認為是最主要的風險因素。

  科學家發現食用家禽類的肉,減少了青少年腸腫瘤約20%的風險,減少直腸癌高達50%的風險在這項研究的開始階段,記錄所有女性在兒童和青少年階段飲食習慣的詳細情況。然後,監視觀察十年後有多少人經診斷患有腺瘤。研究結果線上發表在《美國流行病學雜誌》上,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時期吃雞肉最多的女性,患癌症早期症狀的可能性最小。不過,研究人員還發現那些吃紅肉最多的比那些吃紅肉最少的女性易於患上腺瘤,而吃魚似乎未起到防護作用的效果。雖然這項研究僅侷限於女性,但是研究結果對男女同樣都適用。

  “重口味”成大腸癌高發病因:

  “吃得太好,動得太少”是主因

  專家分析說,腸癌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纖維的飲食結構是誘發腸癌的主要因素,“胃腸道在消化高脂肪類食物時,需要更多的膽汁,多餘的膽汁被腸道細菌分解後,產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級膽酸’,這種致癌物常年作用於腸黏膜,容易使腸黏膜發生癌變。”專家表示,“再加上都市人的運動量減少,機體的抵抗力下降,而所有腫瘤的發生都和機體抵抗力下降有關,運動量少還會導致腸的蠕動比較慢,儲存的宿便比較多,增加患癌機率。

  夜生活頻繁,三餐無規律也是誘因

  長時間的夜生活,三餐飲食沒有規律,暴飲暴食,飲酒無度等也會直接或間接地誘發腸癌的發生,而這些生活方式一般都出現在年輕人身上,這就導致了此類疾病的年輕化趨勢。

  長期飲食品種單一,吃隔夜飯也是成因

  “吃得太好容易得腸癌,而吃得太單一也會出問題。”專家介紹道,有老兩口,老爺子76歲,被查出直腸癌,沒過多久,老伴兒也因為直腸癌住進了醫院。而老兩口平時很注意飲食,葷腥食物吃得少,蔬菜吃得多,怎麼還會得腸癌呢?“夫妻倆每天都吃很固定的幾樣食物,幾十年來幾乎沒有改變過,雖然蔬菜吃得多,但長期飲食品種單一,又習慣了節儉,吃隔夜飯菜等,都是患腸癌的誘因。”

  預防大腸癌三注意

  (1)改進飲食習慣合理安排每日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適當增加主食中粗糧、雜糧的比例,不宜過細過精。改變以肉類及高蛋白食物為主食的習慣。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別是要控制動物性脂肪的攝入。故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飲食所產生的致癌物質多,作用於大腸時間長,必然導致大腸癌的發生率增加。

  (2)積極防治腸道疾病,積極鍛鍊身體預防各種息肉、慢性腸炎(包括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慢性痢疾等,對於腸道息肉更應及早處理。大腸息肉分為五大類,即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腫瘤性息肉,是一種大腸癌癌前病變,所以當發現大腸內有腺瘤時,就應進行治療,摘除腺瘤並進行病理學檢查,希望有良性腺瘤階段予以摘除,以防大腸癌。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療,絕大多數會變成大腸癌,預後是不良的。另外,應積極治療習慣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暢。

  (3)定期檢查對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如40歲以上男性,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患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慢性血吸蟲病患者及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應定期檢查,警惕大腸癌的***及早期症狀,如大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交替,大便帶血或黑便,大便形狀變扁變細等。

兒童多吃雞肉可以遠離腸癌呦。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