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兌穴 - 針灸穴位

厉兑,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有趾背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的趾背神经。主治鼻衄、齿痛、咽喉肿痛、热病、多梦、癫狂等。浅刺0.1寸。

名詞釋義

厲,(月)在戊曰厲,足陽明屬胃為戊土,厲指土。兌,為口足陽明脈夾口環唇,穴主口噤、口僻,故名厲兌

功能作用

開竅蘇厥,清胃瀉火,舒筋活絡。

定位

位於足趾,第2趾末節外側,趾甲根角側後方0.1寸(指寸)。

解剖

有趾背動脈形成的動脈網。布有足背內側皮神經的趾背神經。

詳細主治

1、鼻衄、齒痛、咽喉腫痛等實熱性五官病證。2、熱病。3、多夢、癲狂等神志病。 

詳細操作

仰臥或正坐,於第二趾爪甲外側緣與基底部各作一線,當二線之交點處是穴。淺刺0.1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臨床運用

1、現代常用於治療腦貧血、神經衰弱、扁桃腺炎、肝炎、齒齦炎、消化不良、癔病、精神病、下肢痛、腹水、水腫、口輪匝肌萎縮、急性鼻炎等。2、現代研究,針刺厲兌對肺功能有一定影響,可增加安靜通氣量和耗氧量、最大通氣量,但較足三里為差。也有報道針剌對SH酶原也有一定影響,針剌動物“足三里”、“厲兌” 穴,針後各組織的還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增加,琥珀酸脫氫酶活性增強,但針非穴則無此變化。

配伍

1、配列缺穴、中衝穴、金門穴、大都穴、內庭穴、隱白穴等治屍厥。 2、配太沖穴、申脈穴、照海穴治狂癇、癲證。 3、配曲澤穴、天井穴、靈道穴、神門穴、大陵穴等治心驚恐。 4、配三里穴、章門穴、京門穴、內庭穴、陰谷穴等治腹脹滿不得息。 5、配公孫穴、內庭穴治久瘧不食。 6、配水溝穴、上星穴、攢竹穴、支溝穴、間使穴等治面腫。 7、配合谷穴、列缺穴、中渚穴、神門穴、下三里穴治齒痛。 8、配天容穴、缺盆穴、大杼穴、膈俞穴、雲門穴等治喉痺。 9、配上星穴、臨泣穴、百會穴、前谷穴、合谷穴、迎香穴治鼻塞。 10、配列缺穴、腕骨穴、合谷穴、間使穴、陽陵穴等治水腫。 11、配合谷穴、商陽穴、腕骨穴、陽谷穴治熱病汗不出。

附註

承泣、厲兌二穴皆為胃經聯通體內體外經脈氣血的出入口,與中脘穴募集的氣血物質有較大的關係,中脘穴所募氣血中陽氣上走承泣穴,陰液下傳厲兌。

相關論述

1、《備急千金要方》:“厲兌,條口,三陰交,主脛寒不得臥。”2、《神應經》:“屍厥如死人及不知人事,灸厲兌三壯。”3、《百症賦》:“夢魘不寧,厲兌相諧於隱白。”4、《中國針灸學》:“在第二趾之外側爪甲根部。”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