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的病因及療法

    慢性鼻炎(chronicrhinitis)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層的慢性炎症。表現為鼻粘膜的慢性充血腫脹,稱慢性單純性鼻炎(chronicsimplerhinitis)。若發展為鼻粘膜和鼻甲骨的增生肥厚,稱慢性肥厚性鼻炎(chronichypertrophicrhinitis)。
  [病因]:
  (一)區域性病因
  1.急性鼻炎反覆發作或治療不徹底而演變成慢性鼻炎。
  2.由於鄰近的慢性炎症長期刺激或畸形,致鼻發生通氣不暢或引流阻塞,如慢性鼻竇炎、鼻中隔偏曲、慢性扁桃體炎或腺樣體肥大等。
  3.鼻腔用藥不當或過量過久形成藥物性鼻炎(rhinitismedicamentosa),常見於久用滴鼻淨之後。
  (二)全身病因
  1.長期慢性疾病,如內分泌失調、長期便秘、腎臟病和心血管疾病等,而致鼻粘膜長期或屢發性充血或瘀血。
  2.維生素缺乏,如維生素a或c。
  3.菸酒過度可影響鼻粘膜血管舒縮而發生障礙。
  4.長期服用利血平等降壓藥物,可引起鼻腔血管擴張而產生似鼻炎的症狀。
  (三)環境因素:在有水泥、菸草、煤塵、麵粉或化學物質等環境中的工作者,鼻粘膜受到物理和化學因子的刺激與損害,可造成慢性鼻炎。溫溼度急劇變化的環境,如鍊鋼、冷凍、烘熔等車間工人,也較易發生此病。
 [分類]:
  一、慢性單純性鼻炎
  病理粘膜深層血管慢性擴張,尤以下鼻甲海綿狀血竇變化最明顯。粘液腺功能活躍,分泌增多。鼻甲粘膜腫脹,但粘膜下組織無明顯增生性改變。
  臨床表現
  (一)鼻塞:間歇性或交替性。①間歇性鼻塞:一般表現為白天、勞動或運動時減輕,夜間、靜坐或寒冷時加重。②交替性鼻塞:側臥時位於下側的鼻腔常阻塞加重;轉臥另一側後,剛才位於上側沒有鼻塞或鼻塞較輕的鼻腔,轉到下側後出現鼻塞或鼻塞加重;而剛才位於下側的鼻腔鼻塞減輕。此外,嗅覺可有不同程度的減退,說話呈閉塞性鼻音。由於鼻涕長期流經鼻前庭和上唇部,可致皮炎或溼疹,多見於小孩。鼻涕向後可流入咽腔,出現咳嗽、多痰等症狀。
  (二)多涕:常為粘液性或粘膿性,偶呈膿性。膿性者多於繼發性感染後出現。
  (三)檢查:鼻粘膜腫脹,表面光滑、溼潤,一般呈暗紅色。鼻甲粘膜柔軟而富有彈性,探針輕壓可現凹陷,但移開探針則凹陷很快復原,特別在下鼻甲為明顯。若用1~2%***液作鼻粘膜收縮,則鼻甲迅速縮小。總鼻道或下鼻道有粘液性或膿性分泌物。

  二、慢性肥厚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chronichypertrophicrhinitis)為鼻粘膜、粘膜下層及鼻甲骨的增生肥厚性改變,一般由慢性單純性鼻炎發展而來。
  病理粘膜上皮纖毛脫落,變為復層立方上皮,粘膜下層由水腫繼而發生纖維組織增生而使粘膜肥厚,久之,可呈桑椹狀或息肉樣變,骨膜及骨組織增生,鼻甲骨骨質也可呈肥大改變。
  臨床表現
  (一)鼻塞較重,多為持續性、常張口呼吸,嗅覺多減退。
  (二)鼻涕稠厚,多呈粘液性或粘膿性。由於鼻涕後流,刺激咽喉致有咳嗽、多痰。
  (三)當肥大的中鼻甲壓迫鼻中隔時,可引起三叉神經眼支所分出的篩前神經受壓或炎症,出現不定期發作性額部疼痛,並向鼻樑和眼眶放射,稱篩前神經痛,又稱篩前神經綜合症。
  (四)檢查:①下鼻甲明顯肥大,或下鼻甲與中鼻甲均肥大,常致鼻腔堵塞。鼻腔底部或下鼻道有粘液性或粘膿性分泌物。②粘膜腫脹,呈粉紅色或紫紅色,表面不平,或呈結節狀或桑椹狀(鼻部彩圖2,3),尤以下鼻甲前端及其遊離緣為明顯。探針輕壓凹陷不明顯,觸之有硬實感。③區域性用血管收縮劑後粘膜收縮不明顯(圖4-2)。

  三、慢性乾燥性鼻炎
  慢性乾燥性鼻炎(chronicrhinitissicca)一般認為長期受外界的物理或化學物質的刺激所致,如長期粉塵的機械性刺激,空氣過熱、過乾的影響等。本病是一種常見的職業性慢性鼻炎。
  病理鼻粘膜杯狀細胞減少或消失致鼻粘膜乾燥,但鼻粘膜和鼻甲骨均無萎縮,鼻分泌物也無臭味。
  臨床表現鼻內發乾,鼻腔分泌物減少,發癢、灼熱感,常誘使患者挖鼻,引起小量鼻出血,嗅覺一般不減退。前鼻鏡檢查可見鼻粘膜深紅色,表面乾燥無光,鼻道有絲狀分泌物。鼻中隔前下區粘膜常糜爛,可有小片薄痂附著,去之常出血。鼻甲無萎縮,應與萎縮性鼻炎作鑑別。



[分型]:

(1)肺經鬱熱型
蒼耳子15辛荑花12黃芩15菊花15桑白皮15桅子8金銀花15
浙貝12赤芍15路路通12枸杞子12天花粉10桔梗10

(2)氣滯血瘀型
川芎10紅花9白朮12雲苓15辛荑花10澤瀉15菊花12
薄荷10黃苓12廣地龍12白芷9桔梗10魚腦石12

(3)肺脾虛弱型
桔梗12辛荑花10白芷10蒼耳子10淮山24廣藿香10
白朮15黨參15石菖蒲9黃芪24雲苓15薏苡仁24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