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狀核變性的檢查、診斷

  肝豆狀核變性(hld)又稱wilson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銅代謝障礙,導致銅在體內過度蓄積,以不同程度的肝細胞損害,腦退行性病變和角膜邊緣有銅鹽沉著(k-f環)為其臨床特徵,其致病基因已定位於13q14.3。早期(尤其是症狀前)診斷和及時、確切的治療常可獲得與健康人一樣的生活和壽命。

  hld不僅發病年齡懸殊、起病緩急與病情進展速度不一,而且各臟器受損的順序和程度也存在差異,導致初發症狀多種多樣,臨床表現複雜多變,造成臨床診斷困難。一般而言,兒童期大多以肝症狀、肌張力障礙為主的神經症狀為首發;青壯年期常以震顫為主的神經症狀首發,也有部分患者以舞蹈-手足徐動症、肌陣攣、投擲運動等神經系統表現為首發症狀;還有少數患者以血液、骨關節、肌肉、腎臟、內分泌方面的症狀起病。如果對此不熟悉,或未能與可能出現上述首發症狀的其他疾病仔細鑑別,則十分容易誤診。

一、hld的主要診斷條件及臨床價值

  (一)主要診斷條件

  1. k-f角膜色素環。

  2. 血清銅藍蛋白(cp)<200mg/l或血清銅氧化酶<0.2活力單位

  3. 肝銅含量>250ug/g (乾重)

  4. 24h尿銅排洩量>100ug。

  5.64cu與血清銅藍蛋白結合缺乏二次高峰。

  (二)主要參考條件

  1. 臨床表現

  (1) 肝症狀 急、慢性和暴發性肝炎、肝硬變、門脈高壓症等。

  (2) 腦症狀 早期肌僵直引起的構語不清、流涎等症狀,進行性震顫、精神異常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