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流產的中藥治療

八珍丸為氣血同補的著名方劑,對患者症見神疲、面色蒼白或萎黃,心悸氣短活動後加重,月經色淡質稀,腰痠而墜,苔白舌淡者尤為適宜。從323例習慣性流產臨床有效方劑分析,藥物以菟絲子、杜仲、川斷、桑寄生、黨參、白朮、阿膠、首烏為常用之品,補腎安胎藥以菟絲子為先,補氣健脾以黨參為要,養血藥以首鳥、熟地、枸杞子為佳。

對溼阻氣滯、脾腎不足所致的習慣性流產,症見嘔吐痰水,心中煩悶,腰腹疼痛,胎動不安,陰道少量流血,苔白薄,舌淡紅,脈細滑,宜服用安胎飲(當歸、枳殼、厚朴、菟絲子、荊芥、黃芪、艾葉、芍藥等)以補腎安胎,化痰理氣,同時囑患者情緒宜穩定,飲食宜清淡,靜養宜臥床。

《醫林改錯》提到:“子宮內先有淤血佔其地,胎至三月再長,其內無容身之地,血既不入胞胎,胎無血養,故小產。”對該類習慣性流產宜在懷孕前即給予逐淤之品,可用少腹逐淤湯加減(小茴香、炮姜、川芎、肉桂、蒲黃、五靈脂、當歸、艾葉、黃芪等)以補氣化淤。待臨床淤血徵象(舌淤點,腹刺痛,月經少)消失後,全身及子宮的區域性血迴圈、胚胎著床的內環境改善後再考慮懷孕,則不至於再出現流產。

總之,在以補腎為治療原則的基礎上,根據孕婦的體質,或溫腎健脾,或疏調氣血,對習慣性流產的保胎防漏有一定效果。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