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頭痛

  “現在頭痛的人很多,尤其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很常見。”同濟大學醫學院常務副院長、精神科教授趙旭東對記者說,絕大部分人的頭痛查不出什麼毛病,叫非器質頭痛。這種頭痛與精神緊張、壓力、焦慮等心理因素密切相關。趙教授說,頭痛是最典型的心身疾病之一,不能再把頭痛當作單純的軀體疾病來對待。而且要重視頭痛,查不出病因的頭痛已經在向你提示,你的身心處於不健康狀態。

頭痛的人多了

  孫紅(化名)今年27歲,在一家外企工作,去年她突然開始頭痛,起先兩個月發作一次,後來一週發作一次。她去醫院神經內科看過多次,醫生讓她做遍了各種檢查,腦部ct也做了,沒發現頭部有器質性病變。沒辦法,每次都是開了止痛藥回去。

  在採訪中,記者聽到多位有頭痛毛病人這樣形容他們的頭痛:“我一生氣就頭痛”,“我頭痛起來像戴了緊箍咒,越勒越緊”,“我有偏頭痛,痛得恨不得將頭劈成兩半”,“每次頭痛發作,還伴隨著嘔吐、暈眩、眼眶痛。非常可怕。”

  這類頭痛病人很多。有的突然有一次頭痛,有的一年發作幾回,有的經常發作。趙教授介紹說,上世紀90年代初國外就有報道,在工業化國家,70%的人都有過暫時的頭痛,10%左右的人長期慢性頭痛。在頭痛病人中,只有7%的人可能有器質性問題,多數是與精神緊張、工作壓力、情緒抑鬱等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的功能性頭痛。

  趙教授對記者說,“在神經內科門診中,大部分病人訴說的主要症狀都是頭痛。這類頭痛包括緊張性頭痛,以前也叫血管神經性頭痛,還有偏頭痛等。”趙教授說,他在門診中接診了大量的“成功人士”。“他們三四十歲,卻一身毛病,頭痛是一個基本症狀。”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心身疾病門診主任姜鳳英教授也對記者說,在他們心身疾病門診,1/10的病人是這種頭痛病人。“得這種頭痛病的女性多於男性,工作壓力大、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年輕白領居多。”

頭痛與心理因素相關

  姜鳳英教授說,對非器質性頭痛的病因,學界有多種說法,有的說與頭部血管收縮和擴張不平衡有關;還有說緊張性頭痛是由於過度緊張和工作壓力太大造成的,有的說偏頭痛與內分泌有關。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頭痛與腦子裡的一種化學物質5羥色胺水平下降有關,這與抑鬱症有相同機理。

  到底什麼因素讓人們沒來由的頭痛呢?趙教授說:“這個時代,讓人頭痛的事情多了,所以頭痛的人也增加了。”從外界講,一是緊張。生活節奏加快,工作任務複雜,競爭加劇,人們需要應對、處理的事情增多了。有些人工作生活壓力很大,天天忙得團團轉,吃飯三口兩口就完,一副心急火燎的樣子。他們將自己置於強大的壓力之下,而不懂得如何放鬆,並且很容易情緒急躁,與別人爭吵。這樣的人往往會伴有明顯的緊張性頭痛。

  二是人際衝突加劇。以往,人們的家庭、職業、生活地域都比較穩定,現在不同了,人際交往頻繁,人際互動增加,衝突也在增加,需要適應的事情太多。如果人際關係的適應出現了問題,婚姻出了麻煩、與上司同事關係緊張等,都會讓人產生擔憂、憤怒、壓抑、焦慮等不良情緒,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種不良情緒已經對他產生了危害,是誘發他頭痛的實際原因。

  從個人角度講,有些常頭痛的人有一些性格缺陷。比如別人認為大不了的事,他認為就是麻煩;別人能耐受的刺激,他不能耐受;別人能平靜對待的變故,他覺得過不去。那些支配欲強,愛占主導地位,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容易頭痛。趙教授說,臨床中發現,容易患偏頭痛的人,多半都比較聰明、敏感,辦事有條理以及苛求完美,這種人用嚴格的尺度要求自己和別人,事事求全責備,這讓他們經常處於焦慮、緊張之中,久而久之,就可能造成頭側血管的變化而產生頭痛。

  此外,不良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也是造成頭痛的主要原因。如通宵打麻將,熬夜會讓人疲勞不堪。不良的工作方式,如長期久坐,包括身體姿勢,腰、背、肩疼痛甚至視疲勞、頸椎痛等都會引發頭痛。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